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课题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作为《算法的控制结构》单元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实际项目——海底世界海洋生物穿梭任务,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理解的同时,培养其独立创意构思能力。通过Scratch这一图形化编程工具,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学习循环脚本的编写,还能在布置舞台、添加角色等过程中,体验项目式学习的乐趣,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敏锐地识别到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这一场景中的信息流动与交互,理解编程在实现这一场景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模拟和再现现实世界现象中的巨大潜力。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海底世界场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循环结构等编程概念来规划角色的移动路径、速度等,确保海洋生物能够自由穿梭且行为合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并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循环结构等编程技巧。在创意构思和编程实现的过程中,学生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海底世界场景和海洋生物角色。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利用数字化工具(如Scratch的积木块)来构建和测试程序,不断迭代和优化自己的作品。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编程和数字化创作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创建海底世界场景时,学生需要尊重原创,避免抄袭他人作品;同时,还需要考虑作品内容的适宜性和正面性,避免传播不良信息。此外,学生还应关注作品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确保在编程过程中合理利用计算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重点 根据任务能够独立创意构思难点 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不同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海底世界纪录片片段,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在海底自由游弋的壮观景象。引发兴趣: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海底世界,让海洋生物在里面自由穿梭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揭示课题: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并说明它将如何帮助我们实现上述目标。 观看视频,感受海底世界的魅力。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讲授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展示海底世界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色彩斑斓、生物多样的海底世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海洋生物,它们是如何在海底自由穿梭的。引入课题:提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这样的海底世界,并且让不同的海洋生物按照我们的想法自由游动,我们该怎么做呢?”引出本课主题——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在Scratch中模拟海底世界。解释循环结构:简要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说明它能帮助我们重复执行某段代码多次,非常适合用来模拟海洋生物持续游动的场景。环节二:创意构思与舞台布置教师活动:引导创意构思: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想象自己的海底世界中有哪些独特的海洋生物,它们会有哪些特殊的游动方式或互动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点。展示示例:在Scratch中快速演示一个基本的海底世界场景,包括海底背景、简单的海洋生物角色及其基本的游动动作,作为学生创作的参考。指导舞台布置:引导学生打开Scratch软件,选择合适的背景图片或颜色作为海底世界的舞台,并调整舞台大小以适应创作需求。环节三:添加角色与编写脚本教师活动:添加角色:指导学生如何从Scratch的角色库中选择或自己绘制海洋生物角色,并添加到舞台上。强调每个角色的独特性,鼓励学生为角色设计个性化的外观。编写游动脚本:基础循环:首先,演示如何使用“重复执行”模块(即循环结构)来让角色持续移动。解释如何通过调整移动指令的参数来改变角色的游动速度和方向。增强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角色的游动添加更多细节,如随机改变游动方向、遇到边界反弹、与其他角色互动等。展示如何使用条件判断(如“如果碰到边缘,则…”)和变量控制来实现这些效果。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海洋生物角色,根据之前的创意构思,在Scratch中编写脚本实现其游动及互动效果。巡回指导: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在循环结构应用上的创新尝试,给予肯定和建议。结尾提示提醒学生保存作品,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海底世界。预告下节课将学习如何通过更多高级编程技巧来丰富海底世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期待和兴趣。 认真听讲,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法。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实际应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利用Scratch软件创建一个海底世界场景,并添加至少三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角色。指导实践:巡回指导各小组,解答他们在创意构思、舞台布置、角色添加及脚本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每种海洋生物设计独特的游动方式和路径,利用循环结构实现自由穿梭的效果。 分组讨论,确定海底世界的主题和角色设计。在Scratch中创建舞台,添加海洋生物角色。编写角色脚本,使用循环结构实现游动效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概念、作用以及在Scratch中的实现方法。展示成果: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点评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思考如何将循环结构应用于其他编程任务中。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经验。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和反馈,明确改进方向。接受作业任务,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展示成果和点评反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板书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创意构思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