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3课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教案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3课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教案3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课题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旨在通过“不同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创意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循环结构。教材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引导学生在创意构思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舞台布置、角色添加及脚本编写,从而不仅掌握了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具体应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编程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算法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信息时代,编程是实现创意和表达想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海底世界海洋生物自由穿梭的任务,学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编程在信息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敏感性。计算思维:学生将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论,对海底世界海洋生物穿梭的任务进行抽象、建模、算法设计。在编写角色脚本的过程中,学生将深入理解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编程概念,并学会将这些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将利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通过实践探索掌握编程技能。在创意构思和程序实现的过程中,学生将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海洋生物角色和穿梭行为,体验从想法到实现的完整过程,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将学会利用数字化工具(如Scratch)进行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完成海底世界编程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意识到编程不仅仅是技术活动,还涉及到伦理、隐私和版权等社会问题。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他人的代码或作品;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考虑海洋生物保护和生态平衡等社会议题,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交流学习心得,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创新。
重点 根据任务能够独立创意构思
难点 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不同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引人入胜的海底世界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它们自由游动的姿态。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创造一个这样的海底世界,让海洋生物在你们的控制下自由穿梭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简要介绍Scratch编程软件,并说明今天我们将使用它来实现这个梦想。 观看视频,被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象吸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即将进行的编程活动充满期待。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为后续的编程任务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讲授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展示海底世界视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视频,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龟、章鱼等自由穿梭的场景,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问引导:视频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海底世界吗?如果让你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海底世界,你们想让哪些海洋生物参与进来?它们会怎样在海底自由穿梭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并简要介绍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作用,即能够重复执行某段代码,非常适合用来模拟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的连续运动。环节二:理论讲解,理解循环教师活动:解释循环概念:通过PPT或板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重复执行的条件、循环体(即需要重复执行的代码块)以及循环的终止条件。Scratch中的循环块介绍:打开Scratch软件,演示“重复执行XX次”和“当绿旗被点击,重复执行”两种常见的循环块,并解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区别。强调在编写海洋生物自由穿梭的脚本时,可以利用这些循环块来实现角色的连续移动。示例演示:选取一个简单角色(如小鱼),在Scratch中演示如何使用循环块编写脚本,使小鱼在舞台上左右或上下移动,模拟在海底穿梭的效果。环节三:实践操作,创意实现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即学生需要利用Scratch软件,通过创意构思,设计并实现一个包含多种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场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独特的角色造型、动作和交互效果。分组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电脑或平板,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按照“创意构思、布置舞台、添加角色、编写角色脚本”的步骤进行实践操作。创意构思:鼓励学生讨论并确定海底世界的主题、角色种类及运动方式。布置舞台:指导学生使用Scratch的背景库或自行绘制背景,营造出海底世界的氛围。添加角色:教授学生如何导入或绘制海洋生物角色,并设置其初始位置和属性。编写角色脚本:重点指导学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角色的移动脚本,同时鼓励尝试使用条件判断等其他控制结构来增加程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巡回指导与反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分享创意和经验。成果展示与评价: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从创意性、技术实现、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认真听讲,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观察教师的演示,学习如何在Scratch中设置循环结构。思考并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海底世界项目中。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使用Scratch创建一个海底世界场景,并添加至少三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角色,利用循环结构实现它们在海底自由穿梭的效果。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意构思、舞台布置、角色添加及脚本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海洋生物设计独特的游动方式和路径。 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和项目规划。在Scratch中布置舞台,添加角色,并编写脚本来实现海洋生物的自由穿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意构思在作品创作中的关键作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海底世界项目,并尝试添加更多交互元素和故事情节。 观看并听取其他组的作品展示和分享,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和总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思考并规划课后作业的完成方案。 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明确后续学习方向。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编程技能和创新思维。
板书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创意构思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