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课题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作为《算法的控制结构》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创意任务——让不同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在编程中实际应用的理解。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学生不仅能巩固循环结构知识,还能锻炼独立创意构思和程序设计能力。本课融合了创意与实践,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面发展。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编程中的重要性,理解通过编程可以模拟和呈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场景(如海底世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并筛选出适合用于编程实现的信息元素(如海洋生物种类、行为特性等)。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论(如抽象、问题分解、算法设计等)来构思和实现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程序。掌握循环结构在控制角色移动、交互等场景中的应用,理解其如何帮助解决重复执行的问题。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变量、条件判断等编程概念,使程序更加灵活和强大。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将利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作为数字化学习工具,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编程技能,实现创意构思。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如添加更多种类的海洋生物、设计复杂的交互逻辑等,以提升程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享和交流学习成果,共同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在创作涉及海洋生物等自然元素的程序时,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强调在编程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不制作或传播有害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创意,合理使用和引用他人的作品或资源。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作品被未经授权地复制或篡改。重点 根据任务能够独立创意构思难点 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不同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的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海底世界纪录片片段,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在海底自由游弋的场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这样的海底世界,并且让海洋生物们能够按照我们的想法自由穿梭,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技术或方法呢?”引入主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使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通过循环结构来实现海底世界中海洋生物的自由穿梭。 观看视频,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对编程实现海底世界的兴趣。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思考编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新课与创意构思引导引入话题:播放一段海洋生物在海底自由穿梭的视频或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海洋探险家,设计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海底世界。创意构思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想要在海底世界中展示哪些海洋生物,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互动,以及如何通过编程让这些生物看起来更加生动自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创意,比如海洋生物的特别行为、海底景观的设计等。环节二:Scratch软件基础操作与舞台布置介绍Scratch界面:简要介绍Scratch编程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舞台区、角色列表、代码块区等,确保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布置舞台背景:演示如何在Scratch中选择或绘制海底背景,设置合适的颜色和图案,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海底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背景的变化(如水流、气泡效果)增加场景的生动性。添加海洋生物角色:展示如何导入或绘制不同的海洋生物角色,并调整它们的大小和位置,以适应海底世界的布局。环节三:编写角色脚本实现循环结构介绍循环结构概念:解释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当需要重复执行某段代码时(如让海洋生物持续游动)。演示编写简单循环脚本:以一个海洋生物为例,演示如何使用“重复执行”代码块来创建循环,让该生物在舞台上水平或垂直移动,模拟游泳动作。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行为: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循环结构结合条件判断,让海洋生物实现更复杂的游动模式,如遇到障碍物时转向、跟随特定的路径游动等。分享与反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意和编程实现,鼓励其他同学给予正面的反馈和建议,促进班级内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跟随教师讲解,学习Scratch界面和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创意构思,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掌握Scratch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循环结构的概念,为后续编程实践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明确课堂练习任务——使用Scratch软件,创建一个海底世界场景,并添加至少三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角色。要求利用循环结构实现海洋生物的自由穿梭效果。巡回指导:在学生进行编程实践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意构思、舞台布置、角色添加及脚本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海洋生物设计独特的游动方式和路径,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趣味性。 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和编程实践。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试,确保海洋生物能够自由穿梭于海底世界。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编程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编程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小结 展示作品: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Scratch界面、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实现方式等。强调创意与实践:强调创意构思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尝试添加更多海洋生物和互动元素,使海底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认真观看同学的作品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创意。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接受作业任务,准备课后进一步完善作品。 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班级内的交流与学习。总结本课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创造力。板书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创意构思海洋生物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