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2.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掌握画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建模提问: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敢于挑战吗?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出示三个物体。谈话: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剪刀、扇子、数学书,角这个朋友特别调皮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能找到它吗?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感觉真好!孩子们真是火眼金睛,把我们今天的主角找出来了!剪刀上有角、扇子上也有角,平时用的数学书上也有角,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观察一下,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 1:我发现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预设2: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画角。谈话: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角的样子。如果要把脑海里想的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谈话:有不少同学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到前面来示范一下你这是怎样画的?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这个是角吗?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个角补充完整。其实在数学中,角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为了把角表示出来,在数学中规定了角的记法。我们可以在角上标一条小弧线表示这里有一个角。追问:这些画出来的角,为什么长的不一样却都是角呢?预设:只要是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的就是角。辨析:下面这些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理由。2.找角。谈话:除了课堂开始的剪刀和扇子,我们的生活其他地方也有很多角,你能找到现在我们教室里的角吗?并且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角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我们指角的时候要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清楚。其实啊,角这个朋友我们以前就见过,它有的时候就藏在图形里面。你能找出藏在图形里的角吗?出示四方形4个角、五边形5个角……提问:观察我们图形里的角,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1:折几次就有几个角。预设2:几边形就有几个角。3.做角。提问:同学们,角不一定都是找出来的,还可以用我们聪明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想试一试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活动要求。小组活动:1.每人选择绳子、圆片、吸管其中一种材料创造出一个角。2.完成后跟小组成员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角。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预设绳子:这个绳子一个人摆弄容易做成角吗?这个掌声是送给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拉直这个动作很重要,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松手后,这个还是角吗?预设圆形纸片: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们的另一条线是弯的。还有不一样的吗?本来圆形纸片上没有角,大家却能折出角,真厉害。4.角的大小老师手中有一个吸管做的角,仔细看,这个还是角吗?这个角跟刚才的角相比怎么样了?变小了。怎样把这个角变得更小?如果反过来,老师把这条边向外张开,这个还是角吗?这个角变大了。看来角有的大,有的小,现在你觉得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预设:张开的角度、开口大小等。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谈话:老师手上变出了一个角,你能看见这个角吗?怎样可以让这个角变大?双手打开怎样可以让这个角变小?双手合上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谈话:还记得上课开始老师带来的剪刀吗?很多时候角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一直都在变大变小,你能看见在不断变化的角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