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2 成比例线段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意义;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2.认识黄金分割以及相关的概念.3.能够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以及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理解难点:成比例线段的理解和应用一、创设情境1.列举四个数成比例,并写出比例式,指出比例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2.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ad=bc可推出哪些比例式 二、探索归纳(一)线段的比如图,在方格纸上(设小方格边长为单位1)△ABC和△A'B'C',它们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试求出线段AB,BC,AC,A'B',B'C',A'C'的长度,并计算AB与A'B',BC与B'C',AC与A'C'的长度的比值.师生活动:首先学生动手量出所要求线段的长度,再求出其比值,进行对比比较.总结:通过操作,计算比较,得出:一般地,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把它们的长度的比叫作这两条线段AB与A'B'的比,记作=,或AB∶A'B'=m∶n,如果的比值为k,那么上述式子也可写成=k,或AB=k·A'B'.对应练习: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__________,斜边与直角边的比是__________. 注意:在解答此题时要明确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边的比例关系,并且注意题目要求,避免错解.(二)成比例线段在(一)中的图中,对于△ABC和△A'B'C'有===0.5,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简称为比例线段.例如,已知四条线段a,b,c,d,若=,则a,b,c,d是比例线段,类似地,如果==,那么称线段AB,BC,AC与线段A'B',B'C',A'C'对应成比例.例 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为0.8 cm,2 cm,1.2 cm,3 cm,问a,b,c,d是比例线段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展示,质疑,点评.对应练习:已知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1)若a=0.8 cm,b=1 cm,c=1 cm,求d.(2)若a=12 cm,c=3 cm,d=15 cm,求b.(三)黄金分割比问题情境引入: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塞斯(Eudoxus,约公元前400~前347)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一条线段AB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CB与较长线段AC的比等于线段AC与原线段AB的比 即使得=成立吗 师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65页内容,得出“黄金分割比”是.它约等于0.618.教师引导学习.阅读课本66页,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生活艺术效果.结论:点C将线段AB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CB与较长线段AC的比等于线段AC与原线段AB的比.即使得=,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AC与原线段AB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温馨提示:记住黄金分割比,如果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那么较长线段AC=AB,较短线段BC=AB.对应练习: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分割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 cm,则它的宽约为( A )A.12.36 cm B.13.6 cmC.32.36 cm D.7.64 cm解: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分割比,即约为0.618.∴书的宽度约为20×0.618=12.36(cm).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黄金分割的定义求解.三、交流反思1.线段的比:一般地,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把它们的长度的比叫作这两条线段AB与A'B'的比.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简称为比例线段.四、检测反馈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 (1)a=16 cm b=8 cm c=5 cm d=10 cm(2)a=8 cm b=5 cm c=6 cm d=10 cm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3.1.2 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比…… …… ………… ……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就生活实例展开联想,直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入新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开拓思维.优点:在讲授成比例线段时,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使学生对成比例线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另一点在习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趣味性.缺点:教学中对黄金分割的知识点处理不好,要补充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