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2 线段、射线、直线
课题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3.初步体会几何语言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组内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生活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 2.类比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绷紧的琴弦、黑板的边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手电筒、探照灯所射出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做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笔直的铁轨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它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线. 议一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教师活动:在几何中,我们怎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独立思考,与组内同学交流、分析,举手回答.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分别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教师追问: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2】(1)观察图1,然后选择恰当的词汇填空: ①点O在直线l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O. ②点P在直线l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P. (2)总结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矫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如图2,尝试描述直线ɑ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作它们的交点. 【探究3】 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木条能绕着钉子转动吗? (2)用两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木条还能转动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归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怎样理解“确定”一词的含义?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并尝试阐述. 教师明确:“确定”可以解释为“有且仅有”,“有”意味着存在;“仅有”意味着唯一. (4)想一想,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原理的例子,与同学交流一下.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把墨盒两端固定,木工师傅就可以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图2);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例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2)点A在直线l外;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 答案: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例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例3】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两端的树坑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所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2.如图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各自的性质,能相交的是( ) 答案:D 3.下列事实可以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说明的是( ) A.从王庄到李庄走直线最近 B.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睛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 C.向远方延伸的铁路给我们一条直线的印象 D.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 答案:B 4.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5.如图,图中共有6条线段,8条射线. 6.平面上有三点A,B,C,①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共可得线段3条;②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共可得到直线1条或3条. 7.如图,在平面内有A,B,C三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①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 ②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点B,C),连接线段AD; ③数数看,此时图中线段共有6条. 解:①如图所示. ②如图所示.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 3.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关系 4.直线的性质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布置作业 课本P69习题B组第4-6题.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教师再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加以规范,利于学生准确掌握. 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习,学习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理解,并体会这一事实的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习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几何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以突出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 (1)直线:无端点,无长度; (2)射线:一端点,无长度; (3)线段:两端点,有长度. 2.点和直线的关系: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 2.直线的性质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接着由射线引入直线,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