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乘号“×”,能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从加法到乘法的抽象过程,体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符号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体会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如苹果、花朵等)、练习纸、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兔子们决定去森林里采蘑菇。看,它们来了!(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上有3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都抱着2个蘑菇。)师:谁能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生:可以用加法算,2+2+2=6(个)。师:非常好!但是,如果小兔子更多了,比如有5只、10只,甚至更多,我们再用加法来数蘑菇会不会很累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二、探索新知,理解乘法1. 认识乘法师:刚才我们用加法算了3只小兔子一共采了6个蘑菇,这其实就是3个2相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种情况,写作:2×3=6 或 3×2=6。这里的“×”就是乘号,读作“乘”。师:谁能告诉我,这里的2和3分别代表什么?生:2代表每只小兔子采的蘑菇数,3代表小兔子的数量。师:非常棒!所以,2×3就表示3个2相加,结果仍然是6。2. 乘法算式的读法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乘法算式吧。2×3读作“二乘三”,等于六。生(齐读):二乘三等于六。3.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乘法其实就是加法的简便写法。比如,2×3就是3个2相加,也就是2+2+2。师:现在,请大家试着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吧。(出示练习题:4+4+4=×)生:4+4+4=4×3。师:很好!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有3个4相加。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 动手操作,感受乘法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按照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先摆2组,每组3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谁能告诉我,你摆了多少根小棒?是怎么数的?生:我摆了6根小棒,是2个3相加,也就是3+3=6,还可以写成3×2=6。2. 练习题讲解题目一:看图列式计算。(展示一幅图,图上有4排花,每排5朵。)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列出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朵花。生:5+5+5+5=20(朵),也可以写成5×4=20(朵)。师:很好!这里我们用到了乘法的简便性,把4个5相加直接用5×4表示。题目二:判断题。(1)3+3+3+3可以写成3×4。( )(2)4×2读作四二得八。( )师:请大家判断这两道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生:(1)对,因为4个3相加就是3×4。生:(2)错,4×2应该读作四乘二,等于八。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会了乘法,知道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还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师:非常好!乘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其实,乘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买水果时,如果每种水果都买了相同的数量,就可以用乘法来快速算出总价。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乘法的应用。师: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如果小兔子们采的蘑菇不是都一样多,比如第一只采了2个,第二只采了3个,第三只也采了3个,那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加法过渡到乘法,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乘法的简便性。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符号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时,对于乘数与被乘数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