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通过分物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概括分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和抽象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播放古人用一段绳子作为标准测量石块长度的视频。其实,绳子就像现在测量用的尺子,下面石块的长有这样的三段,就用数字3表示。如果再用这个标准测量下面石块的长度,数一数它有多长。预设:剩下的这一小段不够一个标准,数不出来。剩下的这一小段可以用小数表示。剩下的这一小段可以用分数表示。我们在三年级分物时已经学过分数,刚才在测量中发现不足1时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以后还会学到用分数表示计算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多元表征,夯实单位“1”1.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可以结合老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的含义。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你是怎样表示出的?怎么想的?预设:(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3)把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线段的。2.出示:我们刚刚用一个图形或一条线段表示了,那么用一些物体能表示吗?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预设1:一盒粽子有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盒粽子的,有1个。预设2:一盒月饼有8个,平均分成4份,1份是这盒月饼的,有2个。在刚才的活动中,粽子和月饼的数量不同,为什么都用来表示?预设:把几个物体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的,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3.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1)出示教科书P46例1第3幅图。分完了粽子和月饼,你们会分这盒糖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填的分数的含义?仔细观察,同样是分一盒糖,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如果不知道这盒糖有多少颗,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盒糖的几分之几呢?不管这盒糖是多少,按照这样的分法,还是这样的分数吗?不管这盒糖是多少颗,平均分的份数不变,取相同的份数,分数也不变。小结: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份数用分数表示是不同的。如上面的一盒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数是;平均分成6份,每份数就是……(2)结合这些内容,你觉得什么是分数呢?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板书)(3)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的分数单位是,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我们借助图形用不对比的方法归纳了分数的意义,还认识了分数单位。带着这些方法和知识,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分数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