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13.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 边角边(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经历探索“两边一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3、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边角边”判定公理。难点:探究满足“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何正确地画出相应的图形。&.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复习回顾: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2、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它有几种情况?画出相应的示意图作为说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种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3、小明同学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如图所示,你认为小明只拿第Ⅰ块玻璃到玻璃店能配出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吗?二、探究新知1、探究讨论“边--角--边”问题:问题1: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这两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思考: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演示:如图,在和中,已知,,,移动,先使点与点重合;由于,因此可使与的另一边与重叠在一起,而,因此点与重合,于是和重合。§.边角边公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或“边角边公理”。注意:“边角边公理”是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利用“边角边”公理判断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注意角是这两边的夹角。2、探究讨论“边—边—角”问题:问题2: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其中一边的对角,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能有多少种?§.概括:有两条边及其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讲解例题,巩固新知§.例1、如图1,在中,,平分.求证:.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边角边公理”判断全等。解:∵平分∴在和中∴()思考:从中,你还能证得那些结论?(引导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联系)。同步练习:已知:如图2,,.求证:(1);(2),,.§.例2、如图3,,,.求证:(1);(2).解析:要证证明:∵(已知)∴(等式的基本性质)即在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方法小结:(1)等角加(减)等角还是等角;(2)要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常用的方法是证明包含线段或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步练习:已知,如图4,,.求证:.四、巩固练习教材 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1、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的推导思路。2、掌握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利用全等解决线段、角相等的问题。六、课外作业1、教材 习题边—角—边边—边—角ⅠⅡ45°3cm4cmBACB′A′C′45°3cm4cmAB D C图 1图 2ABCD图 31ABCDE2图 4ADE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