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例名称:认识大数据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单元内容结构以思维导图呈现。)课时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带着任务和学习支架,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伙伴协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再加以教师的点评,顺利地掌握新知,完成任务,共享提高。 本课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总结大数据的特征,通过对比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区别去理解大数据的概念;课堂所用案例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层层递进,重难点分别布置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引用习主席的金句“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创新决策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呼吁学生在学习中锐意进取。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含教材分析)《认识大数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数据与信息、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算法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之后,对大数据概述,主要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大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内容,在整个教材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课时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在第一章学习过数据、信息及其特征,作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着大数据的各类应用,但对大数据理解仍然较浅。 2.学习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还有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利于学生探究大数据并理解其应用和价值。 3.特点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大多数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了解;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课前,教师采用了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教学对象调查分析,问卷设置了三道题目,关于学生对大数据的感知认识调查结果截图如下:课时教学目标(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信息意识: 了解大数据的概念,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据,了解大数据的特征及与传统数据的区别,体会大数据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计算思维: 通过对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大数据对生活影响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或归纳出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通过列举生活中基于大数据的热门案例(如:“杀猪盘”、chat GPT),分析人们利用数据可以做哪些事情 具体怎么做 4.信息社会责任 大数据代表着一种新科技的诞生,大数据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他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的好坏,取决于用的人。诈骗犯可以用它诈骗,警察可以用它破案,作为学生应该提高信息意识,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再看基于大数据的chat GPT带来的影响和习主席的金句“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创新决策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作为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锐意进取,把握时代命脉,好好学习。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课时教学资源(含教学媒体、工具、素材等)本课开始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导入,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将学生引入预计的学习情景中;上课过程中,使用视频和案例辅助学生克服重难点的学习,并将讨论环节讨论的结果用说、拍照和截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接着利用极域设计的测试题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课堂展示和教师点评以及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本堂课学习内容,再使用问卷星让学生自查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后续能设计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课时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形式等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播放热点新闻“杀猪盘”的视频,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后,播放“杀猪盘”诈骗背后的技术为其“解密” 1.观看视频。 2.思考这些人怎么会被骗、诈骗犯怎么盯上他们的。 3.学生解答疑惑1.极域演示PPT课件 2.播放视频案例从社会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 精心研究 1.诈骗犯都可以用大数据进行诈骗,人们还可以把大户据用在哪里呢? 讨论一: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讨论 2.小组挑选角度讨论和分享,教师点评 我们讨论了大数据这么多的用途,诈骗犯都知道利用它犯罪,难道警察就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然我们的警察叔叔出手了 由此可见,大数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的好坏,取决于使用的人!学生查找资料、学习和交流2.学生明白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的好坏,取决于使用的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极域演示PPT课件 3.播放视频案例 4.手机拍照,极域呈现小组讨论结果 基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体验大数据的应用、认识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结合刚才大家的讨论和老师展示的案例,你们能总结出大数据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吗? 讨论二: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 小组结合书本讨论和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1.学生查找资料和学习 2.小组讨论1.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讨论功能组织小组讨论 2.极域演示PPT课件和讨论区 3.手机拍照,极域呈现小组详细讨论结果 学会客观的认识大数据结合以上种种场景的探讨和书本,有没有哪个小组讨论过这个问题,大数据的特征是什么? 讨论三:大数据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阅读书本后从三方面分享交流小组观点 教师从三个方面总结大数据特征 (1)从数据产生角度认识4V特征: 再结合新出的AI聊天机器人Chat GPT 深入理解大数据的4V特征 (2)从互联网思维角度认识大数据的三个特征 (3)从大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角度来看 1.学生阅读书本 2.小组讨论和总结大数据的特征 3.观看视频,认识Chat GPT及其背后的技术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极域演示PPT课件 3.播放视频案例 认识4V特征,学会辨别大数据 从互联网思维角度认识大数据,初步了解大数据思维 3.从大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角度来看,了解大数据存储形式 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1.完成书本P103表格: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和总结,填写表格1.书本 2.极域演示PPT课件 3.教师拍照呈现学生的答案 对比分析,利用辨认的手段巩固新知展示EXCEL表格数据,辨别是否是大数据 讨论四:什么是大数据 引导学生总结大数据的概念 如果还是不明白,我们再来看下左边的图片,你能在5秒内找出文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吗? 如果给右边的词云图呢?1.学生辨别数据表格得出自己的结论1.极域演示PPT课件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归纳总结大数据的概念,再结合文本数据和词云图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中的“新的处理模式”反馈练习,巩固提高1、大数据的起源是( )。 A.金融 B.互联网 C.电信 D.公共管理 2、大数据的最明显特点是( )。 A.数据类型多样 B.数据规模大 C.数据价值密度高 D.数据处理速度快 3、从根本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首先面临的新风险是( )。 A.技术开发成本不可控 B.技术进步太快 C.数据统计 D.数据安全1.学生做练习题极域测试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自我审视收获与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1.极域演示PPT课件和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课后作业材料: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就个人信息利用问题发表观点: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分析:他们利用数据可以做哪些事情 具体怎么做 1.学生课后思考1.小组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完成并生成文档复习巩固,学以致用升华主题1.播放习主席说的话1.理解学习的重要性1.极域演示PPT课件把握时代命脉,好好学习自评1.本节课学习情况自评https://www./vm/rX98XLX.aspx#1.进入网址自评1.利用浏览器完成反馈学习效果课时板书设计课时作业设计讨论一:大数据应用场景 讨论二: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 讨论三:大数据的特征是什么 任务一:完成书本表格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区别 讨论四:大数据的概念课时评价设计1.本课例课堂教学所使用的量规。 请您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得分情况252015对于大数据的概念A完全能理解 B能理解 C还有点不懂 从几个角度介绍了大数据的特征A3 B2 C1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A知道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B知道正面/负面影响 C不清楚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区别A很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太清楚总分优秀:100~90,良好:89~80,一般:79分以下 我的评价是:2.教学评价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学生通过填写问卷星评价量表反馈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情况和效果,教师利用问卷星收集的评价及课堂表现,得到实时的课堂效果。 3.教学评价结果数据课时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依托大量案例视频、思维导图、手机、极域电子教室和问卷星,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通过情景导入,启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微视频、极域电子教室和问卷星等工具的运用,将学生带进了一节认识大数据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师互动,通过现场拍照(拍摄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截图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直接展示在课堂的大屏幕上,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时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和效果,再利用问卷星实时的收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情,也有助于学生自查的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是一节比较成功的项目式课堂。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上时间和设备有限,教师没有办法一一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智慧课堂设备(例如平板等),并且反馈给教师的在线系统。个人自评受网络的限制,有些学生不能及时做完,也需要更高的网络设备。—16——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