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丰富的数据世界教学目标课题 1 丰富的数据世界 授课人素养目标 1.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2.初步经历用不同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3.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4.了解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概念。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初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教学难点 初步整理、分析数据。教学活动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从实际情景出发,使学生切身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诸如下面这样的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教学建议】 将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以图片形式展示,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举出更多例子,进而引入新课。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从身边的数据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中初步体会处理数据的过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发展数据观念。 探究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问题1 阅读教材P163“尝试·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你能从教材P163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 (2)根据教材P163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 问题2 对于教材P163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 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私家车、地铁+公交车、公交车这六种不同的交通方式。用表格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如下: 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电动 自行车私家车地铁 + 公交车公交车人数929631(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发言,只要合理均予以认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必要时提醒学生:机动车所用时间与路况的关系比较紧密,特别是遇到周一容易堵车的情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感受众数的意义和频数直方图的雏形,通过例题和练习了解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处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 不相同。预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15min,只有其他采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因为这些学生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的变化最小,绝大部分变化在1min以内。 思考 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 发现:采用私家车、地铁+公交车、公交车上学的学生一周内到校所用时间的变化,相比采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更大,且都是周一用时最长。 建议:这些学生在周一上学时预留出充足时间,以免迟到。 问题3 对于教材P163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全部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 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176cm,最矮是148cm,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164cm,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约等于164.2cm。 (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所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 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能直接找出(1)中要求的前三个数值,平均数需要计算得知。 (3)教材P165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教材P163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自行回答。 思考 经历以上过程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你对数据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概念引入: 类别概念举例定量数据用数值表示的数据学生的身高、体重、到校所用时间定性数据不用数值表示的数据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学生美术成绩(等级)(2)为了利用数据作出决策,一般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为了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一般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帮助我们得出结论或作出决策。 例1 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 (1)全班同学的立定跳远成绩; (2)全班同学最喜欢参加的运动; (3)你们小区所有家庭一周的垃圾种类和质量; 解:(1)是定量数据; (2)是定性数据; (3)中的垃圾种类是定性数据,垃圾质量是定量数据。 例2某校图书管理员欲统计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种类,以下是排乱的统计 况,而非机动车不容易堵车,所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这三种非机动车出行方式所用时间变化最小,私家车相比这三种变化较大,而对于地铁+公交车、公交车的方式,因为需要每站停车和间隔发车,所以所用时间变化最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本身的特点,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数值表示,但它们都属于数据,不要将数据的概念局限于数值,从而引出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概念。 【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有的数据只是定量数据或者定性数据其中一种,有的数据可以体现这两个方面,注意不要混淆,一般可以测量的都是定量数据,无法测量或者测量后用等级分类的是定性数据。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步骤:①从统计图中分析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种类;②整理借阅图书记录并绘制统计表;③绘制统计图来表示整理的借阅图书记录;④收集学生借阅图书的记录。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④②③①。(填序号) 【对应训练】 1.教材P166随堂练习。 2.某同学要调查分析本校七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以下是排乱的统计步骤:①绘制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成绩的变化;②收集六年级升七年级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③从折线统计图中分析出成绩的变化;④整理收集七年级历次数学质量检测的成绩。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D)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活动三: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数据是定量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定性数据? 2.利用数据作出决策一般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166习题6.1。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 1 丰富的数据世界 1.数据的处理过程: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或作出决策。 2.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数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收集身边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预测,接着让学生初步体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并感受频数直方图的雏形印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后续引入对数据的类型进行分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最后通过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总结利用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本课的主要作用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的统计知识,为后续的统计课程做铺垫,降低起始难度,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整体内容较简单,效果较好。解题大招 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名;(2)表头;(3)表头与相关内容是横向对应还是纵向对应。例 某市统计信息网中,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本市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指标名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增长幅度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103.5 96.1 -7.4农业产品 95.2 93.2 ɑ谷物 88 90.1 b蔬菜/食用菌 101.9 97.6 -4.3水果/坚果 85.8 89.1 3.3饲养动物及其产品 113.7 100.3 -13.4畜禽产品 94.4 95.4 1.0牛奶 92.5 91.0 -1.5禽蛋 96.4 99.1 2.7渔业产品 94.5 98.8 4.3解决下列问题:(1)表中ɑ的值为-2,b的值为2.1;(2)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各项指标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哪类产品?(3)小红说:“蔬菜/食用菌和渔业产品这两类产品的增长幅度相同”,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解:(2)根据各项指标中增长幅度的绝对值,可得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畜禽产品。(3)小红的说法不正确。理由:蔬菜/食用菌的增长幅度为-4.3,即减少了4.3,而渔业产品的增长幅度为4.3,即增加了4.3,两者的变化幅度相同,但一个是减少,另一个是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