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在校园里找一找》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 《在校园里找一找》一、核心素养目标 1. 数学抽象素养目标(1)引导学生从校园中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元素,如形状、数量等。(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校园事物的能力。2. 逻辑推理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校园中的事物,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如根据物体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类别。(2)培养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发现规律的能力。3. 数学建模素养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鼓励学生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校园中某种物体的数量。4. 直观想象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校园中物体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校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图形的组合和创造能力。5. 数学运算素养目标(1)在寻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加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数据分析素养目标(1)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校园中事物的数据,如不同形状物体的数量。(2)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发现数学元素,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2.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将校园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2)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比较熟悉,但可能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部分学生可能在观察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四、教学建议 1.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五、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工具,如计数器、图形卡片等。2. 制作教学课件,展示校园的图片和相关的数学问题。3. 为学生准备记录纸和笔,方便他们记录自己的发现。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1)播放一段校园的视频,展示校园的美景和各种设施。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在校园里找一找数学。(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地方?你能从这些地方找到数学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认识校园中的数学元素(10 分钟)(1)展示校园中一些常见事物的图片,如教学楼、操场、花坛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校园中的事物有更直观的认识。(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数学元素,如形状、数量、位置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3)请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 分组探索校园(15 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记录纸和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校园中的数学。(2)教师提出探索任务,如找到校园中圆形的物体、数一数操场上的篮球架有几个等。设计意图:明确学生的探索方向,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记录。(3)学生分组在校园中进行探索,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确保学生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及时解决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小组汇报(10 分钟)(1)各小组回到教室,整理自己的记录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探索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3)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5. 总结与拓展(10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总结,强调校园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给校园中的花坛围上一圈栅栏,需要多长的栅栏?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七、课堂练习 1. 出示一些校园中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的数学元素。2. 给出一些数学问题,如校园中有 5 棵大树,又种了 3 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大树?让学生进行计算。八、板书设计 《在校园里找一找》校园事物 数学元素 观察探索 小组合作 汇报总结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观察和探索中发现了很多校园中的数学元素,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更多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