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二章 认识细胞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课题 学习使用显微镜 授课人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过显微镜,对显微镜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较活跃,能够参与到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的讲解当中来。学生很期待实验课,在实验室要加强学生纪律的管理。虽然已经学过显微镜的使用,但相当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纳—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能归纳出单目和双目显微镜的异同点。 探究实践: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练习使用显微镜,尝试使用低倍物镜观察玻片标本。 3.对比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的使用异同。 4.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 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 导入 导入: 播放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细胞类型。 我们要看到上面奇妙的世界直接用眼睛可以吗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本课所学的内容-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新课 展开 教师准备两个放大镜,将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用它们来观察物体。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 教师总结: 凸透镜组合可增加放大倍数,这是制作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 教师提出问题:从显微镜的外形推测,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 想要了解细胞的结构,我们能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7页,自行预习17-20页的内容,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过程。 阅读教材P17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 1.显微镜都有哪些部件构成 这些部件各有什么作用 2.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么计算的 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单目显微镜 目镜 物镜 教师总结: 目镜、物镜所标字样表示它们的放大倍数。 2.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展示)这是一台双目显微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结构: 讲解①-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巩固。 实验探究: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 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 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2、使用显微镜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 3、对光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使用显微镜时,在下降镜筒时,为什 么眼睛要注视物镜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有何特点 3.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使用过程: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低倍镜观察;④高倍镜观察;⑤复原。 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对光调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调焦观察 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6.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对光调光 1.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调焦观察 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6.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4.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的差别 【阅读、讨论】阅读课本18-19页,讨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电光源显微镜使用的差别? 【提示】从光源和移动粗细准焦螺旋上下升降两个方面回答。 5.数码液晶显微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教师提问: 1.转换高倍物镜后,你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 【总结】 1.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成像问题: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物像,即把原像上下、左右颠倒即可或将要观察的字母或数字等顺时针旋转180°。 (2)移动玻片问题:物像的移动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向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3)物像问题:与低倍显微镜下相比,高倍显微镜下的物像更大、细胞数目更少、视野更暗。 (4)使用单目显微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5)污点位置的确定: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和玻片。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如图: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回答] 我能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 [回答] (不能)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 [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P17内容,交流讨论后作答。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与讨论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边听课,边对照课本进行操作。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或跟身边的同学讨论。 学生边听课,边对照课本进行操作。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或跟身边的同学讨论。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总结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的差别。 [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急于尝试使用显微镜,导致教师难以教会学生一步一步正确使用显微镜。因此我先对几位组长进行训练,先让部分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组实验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本节课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知识点较多、考点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去讲,所以学生初学完后容易一知半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