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加法》是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小丑合球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教材的编排注重从具体到抽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实物操作,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再逐步过渡到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加法算式。同时,教材还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加法的认识和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抽象: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含义。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推理出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运算:掌握 5 以内的加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直观想象:借助实物、图形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学习加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1 - 5 这几个数字,并且有了一定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的能力。但是,对于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以 “小动物聚会” 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帮助小动物们计算一共有多少个食物。
2、重视操作,亲身体验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小棒、圆片等,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多种方法,巩固理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巩固对加法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加法算式,或者通过 “找朋友” 的游戏来进行练习。
4、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将加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数量,然后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数字卡片等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在飞舞。突然,又飞来了一只蝴蝶。教师提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呢?”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加法的问题。
探究加法的含义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蝴蝶数量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教师拿出三个圆片,分别代表三只蝴蝶,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合起来” 的过程。
3. 教师引出加法的概念: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通过实物操作加深印象。
认识加法算式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加法算式 “2 + 1 = 3”,并讲解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 叫做加号,“=” 叫做等号,2 和 1 分别是两个加数,3 是和。
2.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加法算式,强调读法:2 加 1 等于 3。 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
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1. 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2 + 1 = 3” 这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摆放,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从第一个加数开始数,再接着数第二个加数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和。
3.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如 “1 + 2”“3 + 1” 等,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 1. 看图列加法算式。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苹果、花朵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 游戏:“找朋友”。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加法算式卡片,让学生找出与算式对应的数字卡片,组成 “朋友”。
3. 生活中的加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回顾加法的含义、加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加法的计算方法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布置作业 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并和家长说一说。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八、课堂练习
1、计算。
(1)1 + 3 = ______
(2)2 + 2 = ______
(3)3 + 1 = ______
2、游戏:“找朋友”。
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1”“2”“3”“4”“5” 和加法算式卡片 “1 + 2”“2 + 3”“3 + 2”“4 + 1”“5 + 0”,让学生找出与算式对应的数字卡片,组成 “朋友”。
九、板书设计
加法
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算式:2 + 1 = 3
“+” 叫做加号,“=” 叫做等号,2 和 1 是加数,3 是和。
计算方法:从第一个加数开始数,再接着数第二个加数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和。
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