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减法》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减法》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减法》是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小丑拿气球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教材的编排注重从具体到抽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实物操作,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再逐步过渡到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减法算式。同时,教材还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减法的认识和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抽象: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含义。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推理出减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运算:掌握 5 以内的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直观想象:借助实物、图形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减法的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会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学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1 - 5 这几个数字,并且掌握了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以 “小兔子吃胡萝卜” 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帮助小兔子计算还剩下多少根胡萝卜。
重视操作,亲身体验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小棒、圆片等,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减法的含义。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种方法,巩固理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巩固对减法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减法算式,或者通过 “找不同” 的游戏来进行练习。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将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数量,然后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拿走一部分后的数量。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数字卡片等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三只小鸟在唱歌。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教师提问:“现在花园里还剩下几只小鸟呢?”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减法的问题。
探究减法的含义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小鸟数量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教师拿出三个圆片,代表三只小鸟,然后拿走一个圆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去掉” 的过程。
3. 教师引出减法的概念: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实物操作加深印象。
认识减法算式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减法算式 “3 - 1 = 2”,并讲解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 叫做减号,“=” 叫做等号,3 是被减数,1 是减数,2 是差。
2.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减法算式,强调读法:3 减 1 等于 2。 帮助学生认识减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
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1. 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3 - 1 = 2” 这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摆放,总结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被减数开始数,去掉减数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差。
3.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如 “4 - 2”“5 - 3” 等,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 1. 看图例减法算式。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苹果、花朵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2. 游戏:“找不同”。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减法算式卡片,让学生找出与算式结果不同的数字卡片。
3. 生活中的减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回顾减法的含义、减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减法的计算方法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布置作业 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并和家长说一说。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八、课堂练习
1、计算。
(1)4 - 2 = ______
(2)5 - 3 = ______
(3)3 - 1 = ______
2、游戏:“找不同”。
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1”“2”“3”“4”“5” 和减法算式卡片 “4 - 2”“5 - 3”“3 - 1”“2 - 1”“1 - 0”,让学生找出与算式结果不同的数字卡片。
九、板书设计
减法
含义: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算式:3 - 1 = 2
“-” 叫做减号,“=” 叫做等号,3 是被减数,1 是减数,2 是差。
计算方法:从被减数开始数,去掉减数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差。
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