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 有理数的除法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2.1 有理数的除法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2.2.2 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课题 2.2.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经历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强化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分数,会利用有理数除法法则化简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除法法则的其中一种说法求商.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1.如图,王芳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 m,共走了20 min,则王芳家离学校有多远?放学时,王芳仍然以每分钟50 m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20×50=1 000(m),1 000÷50=20(min).因此王芳家离学校1 000 m,放学时应该走20 min. 2.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的范围内,该怎么计算除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建议】 在实际情境问题中,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发现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鼓励学生思考有理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 探究点1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问题1 怎样计算8÷(-4)呢?结合下面图示说一说.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4的倒数-. 问题2 我们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如下面例子),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可以看出其他数的除法仍有这种关系.思考:根据上面你尝试过的例子,能否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说法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a·(b≠0).例如: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不为0),商是一个有理数.问题3 计算:6÷3= 2 ,6÷(-3)= -2 ,(-6)÷3= -2 ,(-6)÷(-3)= 2 ,0÷3= 0 ,0÷(-3)= 0 .思考:两数相除的商仍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由于除法可转化为乘法,因此商的符号确定与有理数乘法类似.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你能否得到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类似的除法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说法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1 (教材P44例4) 计算:(1)(-36)÷9; (2)(-)÷(-).解:(1)(-36)÷9=-(36÷9)=-4;(2)(-)÷(-)=(-)×(-)=. 思考:对于例1中的两个算式,用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哪种说法来计算比较简便?例1(1)用说法2比较简便,例1(2)用说法1比较简便. 【对应训练】教材P45练习第1题. 【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在有理数中也是成立的,这属于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这是数学上的一种规定.【教学建议】 为了有利于学生接受,可让学生自己举例,并模仿教科书的方法进行说明,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法法则.若有困难可让学生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来思考如何表述.规定0不能作除数的理由可简单地用0没有倒数来说明,更具体的理由不必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这是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另一种说法.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并用除法法则的两种说法分别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不同形式的算式,怎么判断用哪种说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总结:一般来说,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说法2,在确定符号后,再确定商的绝对值.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采用法则的说法1,即将除数换成倒数,除法转化成乘法.
设计意图
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根据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通过算式实例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的两种说法,增强推理能力.在例题与练习中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并感受除法法则两种说法的适用情况,提升运算能力.
设计意图 探究点2 分数的化简 问题 化简,观察,引入负数后,沿用小学时分数的意义,那么化简的结果是什么?=2,=8÷(-4)=-2. 例2 (教材P44例5) 化简:(1); (2).解:(1)=(-2)÷3=-(2÷3)=-; (2)=(-45)÷(-12)=45÷12=. 思考:是有理数吗?-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相除的形式吗?=-,这表明是负分数,因而是有理数;反过来看,-=,又表明-可以写成A这样两个整数相除的形式. 【对应训练】教材P45练习第2题. 【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1)化简时,若分母是负数,改为除数后要加括号.(2)可以用除法化简,也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约分,要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用.(3)一般地,根据有理数的除法,形如(p,q是整数,q≠0)的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又都可以写成上述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有理数就是形如(p,q是整数,q≠0)的数.
引导学生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并化简分数,并认识到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 解:(1)1÷(-1.2)=1÷(-)=1×(-)=-;(2)(-2)÷(-)=(-)×(-)=10;(3)(-0.125)÷=-×=-;(4)|-4|÷(-3)=×(-)=-. 【对应训练】计算:(1)1÷(-0.8); (2)(-2)÷(-);(3)(-0.25)÷1; (4)|-2|÷(-1).解:(1)1÷(-0.8)=1÷(-)=1×(-)=-;(2)(-2)÷(-)=(-)×(-)=;(3)(-0.25)÷1=(-)×=-;(4)|-2|÷(-1)=×(-)=-.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应用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时,如果有小数或带分数,应先化小数为分数,化带分数为假分数,另外有绝对值符号的先去绝对值符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算式让学生从除法的角度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并进一步掌握用除法法则计算各种形式的数的除法,提高运算能力.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除法法则有哪几种说法?2.怎么根据除法算式的情况决定选用哪一种说法?3.怎么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化简分数?【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48习题2.2第6,7,8,12,16题.
板书设计 2.2.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①说法1;②说法22.化简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一实际问题引入,铺垫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再据此关系,类比减法法则的推导,引导学生用算式实例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第一种说法,再在此基础上推出法则的第二种说法,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探究意识.后续借助例题与练习,让学生感知法则的两种说法的适用情况,并能根据算式特点灵活选用,增强运算能力.接着让学生通过除法理解并化简分数,进一步掌握除法法则,并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加强对有理数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整体效果较好.
解题大招 利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分析
利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分析 由被除数和除数分析商 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②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③任何一个数(0除外)除以原数都得1,除以原数的相反数都得-1;④1除以一个非0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
由商分析被除数和除数 ①两个数相除,若商是正数,则两数同号;若商是负数,则两数异号;②两个数相除,若商是0,则被除数为0,除数不为0;③两个数相除,若商是1,则这两个数相等(均不为0);若商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均不为0)
例 (1)若两个有理数相除,商是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C )
A.都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D.有一个是0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 )
A.互为相反数,且都不等于0 B.互为倒数
C.有一个等于0 D.都等于0
培优点 含绝对值的分数的化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