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作为小学数学的起始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文具》这一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为载体,通过数数文具的数量,认识数字 6 到 10,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二)教材内容课文呈现了一幅文具店的画面,画面中有各种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文具,数出它们的数量,从而认识数字 6 到 10。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问题和活动,如 “你还能数出哪些文具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等,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能力。(三)教材特点(1)贴近生活:以文具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直观形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文具,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和理解数的意义。(3)注重实践: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4)循序渐进:从认识数字 6 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数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观察文具的数量,感受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受和理解。2、符号意识:认识数字符号 6 到 10,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意义,能用数字符号表示文具的数量。3、空间观念:在观察文具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物体位置和空间关系的认识。4、几何直观:借助文具的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5、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具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培养数据分析的初步意识。6、运算能力:在数数的过程中,为后续的运算能力培养奠定基础。7、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文具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推理,如根据某种文具的数量推测其他文具的数量。8、模型思想:初步建立用数字表示文具数量的模型思想。9、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描述文具数量中的应用。10、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和表示数量,培养创新思维。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6 到 10,理解数字的意义。(2)学会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文具画面中各种文具的数量。教学难点:(1)数的抽象概念的建立,理解数字与具体文具数量的对应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数数的习惯。四、学情分析(一)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玩。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二)知识基础在学习《文具》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数字 1 到 5,对数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数字 6 到 10,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认识和理解。(三)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五、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文具店的图片或实物,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3、活动教学设计多种有趣的活动,如数数比赛、文具分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5、评价激励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具店的图片、动画、音乐等。(2)数字卡片、实物教具(如文具模型、计数器等)。(3)奖品(如小红花、小贴纸等)。学生准备(1)数学课本、练习本。(2)自己的文具。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堂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文具店的动画视频,展示各种文具。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文具店吗?文具店里都有哪些文具呢? 通过创设文具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具的丰富多样,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师:谁来说说你在文具店里见过哪些文具呀?生:铅笔、橡皮、尺子。生:文具盒、笔记本。二、观察图画,认识数字 1. 出示教材中的文具画面,引导学生观察。2. 教师提问:这幅图画中有哪些文具呢?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呢?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图画中的文具,如 6 支铅笔、7 块橡皮、8 把尺子等,边数边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4. 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认识数字 6 到 10 的形状和读音。 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字 6 到 10,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意义。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数数的习惯。 师:大家一起来数数这幅图里有多少支铅笔呀?生:1、2、3、4、5、6,有 6 支铅笔。师:非常棒!那有多少块橡皮呢?生:1、2、3、4、5、6、7,有 7 块橡皮。三、动手操作,巩固数字 1. 发给学生每人一套数字卡片和一些文具模型。2. 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用文具模型摆出相应的数量。3. 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数字卡片,然后用文具模型摆出相应的数量,并向同桌展示。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师:老师说数字 “8”,大家用文具模型摆出来。生:(用文具模型摆出 8 把尺子的状态)。师:很好!现在你们随机抽取一张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四、游戏活动,加深理解 1. 游戏一:数数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数图画中的文具,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对又快。2. 游戏二:文具分类。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种文具的数量,然后用数字表示出来。3. 游戏三:数字接龙。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字,第二个学生接着说出比这个数字大 1 或小 1 的数字,依次类推。 通过游戏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一:师:现在我们进行数数比赛,哪个小组先来?生:(小组纷纷举手)。游戏过程中,师:大家数得很认真,哪个小组数得又快又准确呢?生:(小组互相评价)。游戏二:师:大家把自己的文具拿出来进行分类吧。生:(开始分类)。师:分好类后,数一数每种文具的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生:我有 3 支铅笔,用数字 “3” 表示。游戏三:师:我们开始数字接龙游戏啦!第一个同学说数字 “6”。生:“7”。生:“8”……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 6 到 10,学会了数数的方法,还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感受数学的魅力。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数一下自己家里的文具数量,并向家长汇报。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同时,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数字 6 到 10,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用这些数字表示的情况呢?生:我家里有 8 本书。生:我有 9 个玩具。八、板书设计文具认识数字:6、7、8、9、10数数方法: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6 支铅笔、7 块橡皮、8 把尺子……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创设生动的文具店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2)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理解数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4)设计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2)在游戏活动中,个别小组的合作不够默契,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不敢主动发言,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改进措施(1)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儿歌教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4)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数数的习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