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比大小、第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 比大小、第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7上方,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2、3题。
教学目标
1.熟练读写6~9各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事物的数量、顺序和位置。
2.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知道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是相对的。
3.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数学思考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辨析。
教学重点
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根据情境填写基数或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个小正方体。
一、6~9的再认识
1.数数,回顾各数的意义。
复习0~9。拿出计数器,边拨珠子边数。
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数字?
【学情预设】根据生活经验说明。但会出现除了表示物体个数以外的序数。
师:这些数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个数,还有另外的用法呢。
【学情预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基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引出序数,为后面的对比做铺垫。
2.表示数。
师: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这些数呢?
【学情预设】用实物表示,用点子图表示。由于课前提供了小正方体道具,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还可以用小正方体表示5~9各数。
师:每一行的小正方体分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请你规范地写在教科书第37页的小正方体的左边。(师对应板书)
【学情预设】若有学生无法熟练地用对应的数字表示数量,应对学生予以提示。
3.观察。
师:观察摆好的小正方体,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学情预设】预设1:从摆成的样式来说,都摆成了一排,依次变长。
预设2:从数的顺序来说明,用的小正方体依次增多,数也会越来越大。
师:今天就请利用小正方体来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吧!(板书:比大小)
【设计意图】唤醒已有经验,了解各数的基本状况,以便及时补充讲解,为深入学习及辨析提供思路。
根据小正方体个数的比较,感知数的大小
1.比较5和6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表示5的一行小正方体和表示6的一行小正方体。
师:你能试着比较5和6的大小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表示6的那一行小正方体比表示5的那一行要长,所以6个比5个多一些,6大。
预设2:5个小正方体后面再摆1个小正方体才是6个,说明5个要少一些,也就是5小。
2.回顾“>”“<”和“=”的用法。
师:5比6小,我们就说5小于6,可以怎样表示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符号表示,5<6。
师:5和6比较大小,还可以怎样说?用什么表示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从“小于”的反向“大于”来描述,通过提示,学生可以顺利提出6比5大,用“6>5”表示。
师:是的,这就是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符号。(课件出示“>”“<”和“=”)
师:看来这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示。(板书)
3.比较6和7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表示6的一行小正方体和表示7的一行小正方体。
师:6和7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怎样表示?
【学情预设】6小于7,6<7;7大于6,7>6。(适当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大数,然后用符号表示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
4.比较7和8、8和9之间的大小关系。
师:7和8、8和9之间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怎样表示?请你填一填。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7、8,8、9之间的大小比较。
师:7<8,还可以说成?(8>7)同理,8<9,也可以表示为?(9>8)学生自由发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板书)
【设计意图】在原有比较1~5的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比较5~9的大小,并且了解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各数。
三、区分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1.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游戏,请6名同学排队,游戏名称是“我是第几”。(板书:第几)
活动一:从前往后数,请前5名同学蹲下来,第6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拿6根粉笔。
活动二:再来2名同学站在最后面。从前往后数,请前6名同学蹲下来,第7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拿7根粉笔。
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及时判断并说明依据。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并让基数与序数同时出现,让学生感知不同。
2.课件出示教科书P37情境图及问题。
让学生先在教科书上完成,再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一共有7个鱼缸。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9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4个鱼缸。
师:“第6个鱼缸”和“6条鱼”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回答出“第6个鱼缸”是指排在了第6的位置上的鱼缸,只有一个鱼缸;“6条鱼”是指鱼的数量有6条。
师:你能提一个问题让同桌回答吗?
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并回答,教师巡视指导,选几名学生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将6~9各数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数、序数的理解。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做记号)多名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2.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3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理解题意后,学生完成此题比较轻松。教师还可以追问“6只”和“第7只”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复习了数数、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大小、第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物体比较数的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数感。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鱼缸图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要注意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教学提示】
教师注意基于学情让学生数一数,注意事物的增加与数数节奏的对应,避免唱数。
【教学提示】
注意关注学生对“>”和“<”的读法及用法是否掌握,要又会读、又会用,达成一致。
【教学提示】
收放要有度,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提示】
小兔与小狗交叉出现,一一点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比大小时,大于、小于号的开口始终朝着较大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