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年级 高二年级 授课时间 1 课时
课题 第 1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1《稳态与调节》第 1 章《人体的 内环境与稳态》中第 1 节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2020 修订)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同时,学会 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推理、分析、概括,发现生物 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学会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 1 的学习,对细 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 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本节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 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本课内容充分体 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 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
教学目标 1 .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的内环境。 2 .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 与内环境的形成、维持。 3 .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引入新课 在初中的生物学课上,你曾观察过多种动物细胞的装片。右侧的两幅图片你一 阅 读相关 内容, 思考讨 论并回 答有关 问题。
定还有印象。思考讨论给出的问题,引入本节的学习。 【问题探讨】: 1.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 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2.若将图 1 所示的细胞置于图 2 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细胞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一 、 体内 细胞 生活 在细 胞外 液中 体液 【导语】《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PPT 展示体液组成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体液的构成。 【注意】补充: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引导分析】PPT 展示抽血后加入抗凝剂后血 液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及课本资料思考: 1.血液是体液吗?血液与血浆有什么关系? 2.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 【注意】1.血浆≠血液,血浆属于细胞外液 2.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细胞外液成分) 3.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细胞内液成分) 【引导分析】PPT 展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像及 阅 读教材 相关内 容,观 察图 片,了 体液的 构成。 根 据图像 及课本 资料思 考回答 血浆、 组织 液、淋 巴有关 问题
课本资料思考: 1.组织液是如何形成的?去向? 2.组织液有什么作用? 3.淋巴液是如何形成的?去向? 4.为什么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是单向关系? 【注意】补充:淋巴结构及淋巴循环的意义。
血 浆、 组织 液、 淋巴 液之 间的 关系 【思考讨论】观察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 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阅 读相关 内容, 思考讨 论一系 列问 题,学 习自主 三者联 系的模 式图。
知识 巩固 【知识巩固】1.人体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2.静脉注射(输液)和 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 什么不同 3.水疱: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是因 运动摩擦造成其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 思考: ①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 。 ②水疱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 和 (结构)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③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什么 根据所 学,补 充完整 图表中 的内 容。 完成课 堂检 测,对 所学知 识及时 进行巩 固。
二、细胞外 液的成分 【思考讨论】 PPT 展示血浆的化学组成图,结合图片及课本材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血浆 的成分复杂,主要为水。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含 阅 读相关 内容, 思考讨 论并回 答有关 问题。 根据所 学,补 充完整
量如下表。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4.从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 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出:血浆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 的区别。 【知识易错点】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 2.判断以下生理过程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图表中 的内 容。 完成易 错点检 测,对 所学知 识及时 进行巩 固。
.
三、内环境 的理化性质 【生活引入】将血液中的红细胞放在清水或浓度很低的溶液中,细胞会由于吸 水过多而破裂;将红细胞放在浓度很高的溶液中,红细胞会由于过多失水而死亡。 此外,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低、过高等情况下,细胞也不能正常生活。 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指导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第 5 页内容,关注以下问题: 内环境的理化性包含哪几个方面?渗透压的概念、大小由什么因素影响?血浆 的 PH?与什么物质有关?细胞外液的温度? 【知识巩固】1.PPT 展示,通过 U 型管中左右液面升降,加深学生对“渗透压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这句话的理解。 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 由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 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阅读 教材, 根据老 师的引 导,回 答老师 提出的 问题。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与生活的联系】补充组织水肿内容
四、细胞通 过内环境与 外界 进行物质交 换 【生活引入】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 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除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 正常的生命活动。 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思考讨论】 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 O2 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 pH 的 HCO3-/H2CO3 是怎样形成的?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 CO2)是通过哪些器官从内环境中排出 体外的? 4.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阅读 教材, 根据老 师的引 导,回 答老师 提出的 问题。 学习 自主三 者联系 的模式 图。
习题巩固 一、概念检测 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 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1)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 ) (2)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 ) (3)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4)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 )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B A.膀胱内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请冋答下列问题。 (1) A、B、C 各是什么器官?肺、小肠等、肾 (2) B 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 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
(3)②表示什么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拓展应用 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 pH 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 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査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过多时) 乳酸 + NaHCO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