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合与分》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合与分》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合与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分析项目 具体内容
教材地位 《合与分》是2024新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中《认识 1~9》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与分” 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奠定基础,是建立数感和运算概念的关键环节。
教材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例如,用分苹果、摆小棒等活动展示数字的不同组合方式。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通过丰富的插图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 2 到 9 各数的合与分。
2.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数字的拆分和组合,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运用合与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数字的合与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类型 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字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 能够准确地进行数字的拆分和组合,并能用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字合与分的本质含义。
2. 运用合与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项目 具体内容
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具体的实物和活动更感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字 1 到 9,对数字的大小和顺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数字的合成与分解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学习困难 1. 可能在理解数字合与分的抽象概念时存在困难。
2. 对于数字的多种组合方式可能容易混淆。
3. 在表达数字的合与分时,可能语言不够准确和清晰。
五、教学策略
策略名称 具体内容
直观教学法 运用实物教具(如苹果、小棒等)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合与分。
操作体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物操作活动,如分苹果、摆小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字的合与分。
小组合作法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数字的合与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法 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 “数字拼图”“数字接龙”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
准备项目 具体内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模型、小棒、数字卡片、奖品等。
学生准备 数学课本、练习本、铅笔、小棒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一个装有苹果的篮子,提问学生:“篮子里有几个苹果呢?” 让学生猜测苹果的数量。
2. 从篮子里拿出一些苹果,再次提问:“现在篮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呢?” 引导学生关注苹果数量的变化。 通过展示苹果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合与分”。
认识 “合” 1. 拿出两个盘子,分别放上一些苹果。然后将两个盘子里的苹果合到一个盘子里,提问学生:“现在这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呢?”
2.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把两个部分的苹果合在一起就是 “合”。例如,2 个苹果和 3 个苹果合起来是 5 个苹果。
3. 用数字卡片进行演示,如 “2 + 3 = 5”,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合成。 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字卡片演示,让学生认识 “合” 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数字的合成方法做铺垫。
认识 “分” 1. 拿出一个装有多个苹果的盘子,提问学生:“如果要把这些苹果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苹果分到两个盘子里,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3. 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就是 “分”。例如,5 个苹果可以分成 2 个和 3 个。
4. 用数字卡片进行演示,如 “5 = 2 + 3”,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分解。 通过实物操作和问题引导,让学生认识 “分” 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字的合成 1. 用小棒进行数字合成的演示。例如,先拿出 3 根小棒,再拿出 4 根小棒,合在一起是 7 根小棒,即 “3 + 4 = 7”。
2. 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不同数字的合成。如 “2 + 4 =”“1 + 6 = ” 等。
3.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合成的。 通过小棒操作和学生展示,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合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字的分解 1. 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分解的演示。例如,出示数字 “8”,让学生思考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字。引导学生得出 “8 = 1 + 7”“8 = 2 + 6” 等不同的分解方式。
2.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不同数字的分解。如 “7 可以分成几和几”“6 可以分成几和几” 等。
3.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不同数字的分解方法。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通过数字卡片演示、学生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分解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 1. 出示一些数字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如 “4 + 3 =”“7 = 2 + ”“6 = + 3”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组织学生进行 “数字拼图” 游戏。将数字卡片剪成若干块,每个卡片上有一个数字或一个运算符号。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比赛,将卡片拼成正确的数字合成或分解算式。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数字合与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拓展应用 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情境,如 “小明有 5 颗糖,分给小红和小刚,有几种分法呢?”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字的合与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记忆。同时,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具体说明
合与分
一、认识 “合”
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
例如:2 + 3 = 5
二、认识 “分”
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部分。
例如:5 = 2 + 3
三、数字的合成
通过加法运算进行数字合成。
例如:3 + 4 = 7
四、数字的分解
通过减法运算进行数字分解。
例如:8 = 1 + 7,8 = 2 + 6 等 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回顾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
反思内容 具体说明
成功之处 1. 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数字的合与分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探索数字的合与分的方法。
3. 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合与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字的合与分的本质含义。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字的分解时,可能会出现遗漏某些分解方式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数字的分解方法。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措施 1. 在教学数字的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如从最小的数字开始逐步尝试,避免遗漏分解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分解的掌握。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可以采用小组分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字的合与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