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比较》是西师大版2024年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9 的认识》单元中的课文。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和具体的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比较的方法。例如,通过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比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同样多”“多”“少” 的概念;通过铅笔的长短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数学中的大小比较、数量关系等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2、学会用 “同样多”“多”“少”“长”“短” 等词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经历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6、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方法。2、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二)教学难点1、理解比较的相对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学习《比较》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0 到 9 这十个数字,对一些简单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等概念,学生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具体的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五、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比较的方法。2、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铅笔、绳子等实物。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的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 教师接着出示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提问:“小兔子们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里有几只小兔子?有几根胡萝卜呢?” 通过播放视频和出示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比较活动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比较多少 1. 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提问:“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一样多吗?”2. 让学生数一数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得出小兔子有 4 只,胡萝卜也有 4 根,从而得出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同样多。3. 教师再次出示不同数量的小兔子和胡萝卜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多少。4. 引导学生用 “同样多”“多”“少” 等词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数等活动,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三、实践操作,比较大小 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提问:“这两个球哪个大?哪个小?”2.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球的大小,然后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如橡皮、铅笔等,比较它们的大小。4. 请小组代表汇报比较的结果。 通过实物展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深入探究,比较长短 1. 教师出示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支铅笔哪个长?哪个短?”2.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然后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铅笔放平在桌子上,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呢?”4.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铅笔放平在桌子上,进行比较。5. 教师总结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2.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 “比一比,谁的铅笔长”“找一找,哪个物体大” 等。3.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 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六、课堂总结,评价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方法。2.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身边的物体,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告诉家人。 通过课堂总结和评价反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八、板书设计《比较》比较多少:同样多、多、少比较大小:大、小比较长短:长、短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亲身体验比较的过程,从而掌握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方法。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比较物体长短的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对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的比较方法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此外,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