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9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动态的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把2个桃子吃光的过程,说明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的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也使教材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精力有效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又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充满着童真,因此所设计的游戏谜语等之类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孩子的量真心理,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0的两种含义。会读,会写0。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
2.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3.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相同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链接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2. 1-5都来了,看看这几个数都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提问:盘子里各有几个竹笋,用数字几表示?
预设:2,1,1个也没有。
3.探究“0”还可以表示什么?
预设:没有可以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
4.拿出直尺,找找看,“0”在哪儿?表示什么呢?
预设: 0在尺子最前面,表示起点。
5.学习“0”的写法。
(1)“0”像什么?
(2)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6.想一想,你在哪儿还见到过0?
预设:座机,车牌,温度计。
7.出示主题图。
8.说一说图中的意思,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预设:3-3=0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9.出示主题图。
10.说一说图中的意思,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预设:4+0=4
小结:任何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课堂小结:
(1) 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2) 任何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3)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设计意图:在学习有关0的计算时,通过看——听——说——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1.教材P30“做一做”第3题。
2.看图填数。
3. 看图列式。
4.填一填。
5.找规律,填一填。
设计意图:总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第四部分: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知识梳理。
3.素养评价: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涂上小红花吧!
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表示1个也没有。
表示起点。
3-3=0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0。
4+0=4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以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0的两种含义不能完全接受,还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训练。
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理解“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和“0为起点”的两种含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