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是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是表格式)

资源简介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中的一个知识点,主要通过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教材以校园场景为背景,展示了教学楼、操场、花坛等场所,以及学生、老师、篮球等人物和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不同位置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校园场景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位置关系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能够准确描述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人和物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学情评估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校园环境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具有较强的观察欲望和表达欲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准确的表达。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让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校园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位置关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位置关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校园场景图、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篮球、书包等)、练习题卡片。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作业本。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情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校园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丽和活力。
2. 出示校园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漂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场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教学楼、操场、花坛,还有很多同学和老师。 通过播放校园风光视频和出示校园场景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场景图,找出图中上下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2)教师用实物教具进行演示,如将篮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篮球和桌子的位置关系。
(3)引出上下位置关系的概念,让学生用 “上”“下” 来描述图中人和物的位置。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上下位置关系。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出哪些人和物是上下位置关系呢?
生: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花坛在操场的下面。
师:非常好!现在老师用篮球和桌子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上下位置关系。(将篮球放在桌子上)大家看,篮球在桌子的什么位置?桌子在篮球的什么位置?
生:篮球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篮球的下面。
师:对,我们可以用 “上”“下”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比如,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花坛在操场的下面。 通过让学生观察校园场景图和实物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认识上下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习题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 “上”“下”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说一说自己身边上下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练习题卡片,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用 “上”“下”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吗?
生:苹果在盘子的上面,盘子在苹果的下面。
师: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身边上下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巩固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探究新知 1. 认识前后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场景图,找出图中前后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2)教师请几位学生站成一排,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前后位置关系。
(3)引出前后位置关系的概念,让学生用 “前”“后” 来描述图中人和物的位置。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认识前后位置关系。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出哪些人和物是前后位置关系呢?
生:老师在同学们的前面,同学们在老师的后面。
师:非常好!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站成一排,大家观察他们的前后位置关系。(请几位学生站成一排)大家看,这位同学在这位同学的什么位置?这位同学在这位同学的什么位置?
生:这位同学在这位同学的前面,这位同学在这位同学的后面。
师:对,我们可以用 “前”“后”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比如,老师在同学们的前面,同学们在老师的后面。 通过让学生观察校园场景图和学生实际站位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习题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 “前”“后”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我说你做”。教师说出一个位置关系,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练习题卡片,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用 “前”“后”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吗?
生:汽车在公交车的前面,公交车在汽车的后面。
师: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做”。老师说出一个位置关系,同学们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老师说 “向前走一步”,同学们就向前走一步。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探究新知 1. 认识左右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左右位置关系。
(2)教师用实物教具进行演示,如将书包放在桌子的左边或右边,让学生观察书包和桌子的位置关系。
(3)引出左右位置关系的概念,让学生用 “左”“右” 来描述图中人和物的位置。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认识左右位置关系。请大家观察自己的身体,你的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右手在这里。
师:非常好!现在老师用书包和桌子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左右位置关系。(将书包放在桌子的左边)大家看,书包在桌子的什么位置?桌子在书包的什么位置?
生:书包在桌子的左边,桌子在书包的右边。
师:对,我们可以用 “左”“右”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比如,书包在桌子的左边,桌子在书包的右边。 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实物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左右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习题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 “左”“右”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说一说自己身边左右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练习题卡片,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用 “左”“右”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吗?
生:铅笔在橡皮的左边,橡皮在铅笔的右边。
师: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身边左右位置关系的人和物。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巩固学生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八、综合练习 1. 出示一幅综合校园场景图,让学生用 “上”“下”“前”“后”“左”“右” 来描述图中人和物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描述方法和感受。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幅综合校园场景图,大家用 “上”“下”“前”“后”“左”“右” 来描述图中人和物的位置。
生: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花坛在操场的下面;老师在同学们的前面,同学们在老师的后面;篮球在桌子的左边,书包在桌子的右边。
师: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自己的描述方法和感受。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位置关系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总结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认识了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师:对,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谁能说一说上下位置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生:上下位置关系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师:非常好!那前后位置关系的特点呢?
生:前后位置关系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师:很好!左右位置关系的特点呢?
生:左右位置关系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左边或右边。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理解。
十、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回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用 “上”“下”“前”“后”“左”“右” 来描述房间中人和物的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回家后还可以观察自己的房间,用 “上”“下”“前”“后”“左”“右” 来描述房间中人和物的位置。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上下位置关系:上、下。
举例: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花坛在操场的下面。
前后位置关系:前、后。
举例:老师在同学们的前面,同学们在老师的后面。
左右位置关系:左、右。
举例:铅笔在橡皮的左边,橡皮在铅笔的右边。
九、教学反思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校园场景,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描述位置关系时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