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挖红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本单元《10 以内数加与减》中的《挖红薯》一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展示了小朋友们在田地里挖红薯的场景。教材以直观的画面呈现了不同数量的红薯,引导学生观察、数数、比较,进而学习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中的情境图色彩鲜艳,富有童趣,能够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挖红薯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在入学前已经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可能难以将具体的情境与抽象的数学运算联系起来,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加法和减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挖红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学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法: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情境图、动画演示等。实物教具,如红薯模型、计数器等。学习卡片,用于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二)学生准备学具盒,内有小棒、计数器等。练习本和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情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在田地里挖红薯的视频,引出课题《挖红薯》。2. 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有多少个红薯。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视频后,知道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吗?生:在挖红薯。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挖红薯》这一课。请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有多少个红薯。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探究新知 1. 理解加法的含义(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左边有几个红薯,右边有几个红薯,一共有几个红薯。(2)用小棒或计数器演示加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引出加法算式,如 “3+2=5”,并解释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左边有几个红薯呢?生:左边有 3 个红薯。师:右边有几个红薯呢?生:右边有 2 个红薯。师:那一共有几个红薯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学生上台用小棒摆出左边 3 个,右边 2 个)师:现在我们把左边的 3 个红薯和右边的 2 个红薯合起来,一共有几个红薯呢?生:5 个。师:对,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就是 3+2=5。这里的 3 表示左边的 3 个红薯,2 表示右边的 2 个红薯,5 表示合起来一共有 5 个红薯。 通过观察情境图、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理解减法的含义(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剩下多少个红薯。(2)用小棒或计数器演示减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3)引出减法算式,如 “5-2=3”,并解释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有 5 个红薯,如果拿走 2 个,还剩下几个红薯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学生上台用小棒摆出 5 个,然后拿走 2 个)师:现在还剩下几个红薯呢?生:还剩下 3 个红薯。师:对,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写成算式就是 5-2=3。这里的 5 表示原来有 5 个红薯,2 表示拿走的 2 个红薯,3 表示剩下的 3 个红薯。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实物图片或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或卡片上的内容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一人出题,其他人回答,然后交换角色。 师:现在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大家根据图片上的内容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对。(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写算式)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活动。一人出题,其他人回答,然后交换角色。开始吧。(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三、拓展应用 1. 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 “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有 2 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有 5 朵花,拿走 2 朵,还剩下几朵花?” 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这道题: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有 2 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回答?生:3+2=5,他们一共有 5 个苹果。师:非常正确。再看这道题:有 5 朵花,拿走 2 朵,还剩下几朵花?生:5-2=3,还剩下 3 朵花。师:很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游戏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 “找朋友” 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让学生找到与数字卡片对应的算式卡片,或者找到与算式卡片对应的数字卡片。(2)进行游戏比赛,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 “找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大家要找到与数字卡片对应的算式卡片,或者找到与算式卡片对应的数字卡片。我们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开始吧。(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四、总结归纳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挖红薯》这一课,谁能来说说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是什么?生: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减法是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师:非常正确。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生:可以用小棒或计数器来计算。师:很好。那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生:我学会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生: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可以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生:我觉得数学很有趣。 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2.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另外,大家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七、板书设计《挖红薯》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3 + 2 = 5减法: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5 - 2 = 3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挖红薯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同时,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一年级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第 5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