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信息科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一单元 第2课 互联网应用新特征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知道互联网应用的特征和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认识互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信息社会责任: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教学难点 知道互联网应用特征的变迁。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学习方法 探索,讨论教学用具 计算机,互联网主备人 Xinxijishu886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互联网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与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汇总,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互联网相关知识,亲身体验了互联网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那么今天所学的内容是互联网应用新特征。教学过程 互联网应用的特征变迁是一场创新之旅。学生对互联网应用已经相对熟悉了,教学时基于学生之前的使用经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在线活动,分析梳理互联网应用所具有的创新特征,如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和产品的个性化等。学习活动1参照图 2.1 回想你都用过哪些互联网应用,你觉得用过的互联网应用都有哪些特征。这部分内容从使用体验出发梳理当前互联网应用的特征,主要对应技术发展带来的操作、观感等方面的新特征。2.1 互联网应用特征的变迁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当前互联网应用已经具有了交互性强、操作简单、图文声像并茂等特征。从文本到图文声像并茂早期互联网应用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文本,而当前互联网应用提供的内容通常图文声像并茂(图 2.2)。图 2.2 的左图展示了我国 1987 年 9 月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发往德国,主要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早期计算机受各种因素限制,只能处理文本信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完成了从文本向图文声像并茂的转变。例如: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图形界面广泛使用后,用户可以通过单击、拖拽等操作与网络设备进行交互;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使得图像、声音和视频数据的传输变得更为高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发展与特征变迁的关系。从字符界面到图形化界面早期主要靠输入命令使用互联网应用,如今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操作。(图 2.3)如果配备了触摸屏,操作起来会更便捷。学生学有余力时,教师可安排他们使用系统自带的 telnet 命令或其他以字符显示为主的客户端软件访问网络论坛,从而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基于字符界面的人机交互过程。从单一应用到应用融合早期的互联网应用通常比较单一,如社交应用只用于线上交流、订票应用只用于订票。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逐渐融合。例如,当前的地图类应用不仅能用来查询地图、规划路线,还可以用来完成预订车辆、预订酒店、查看地点风貌和浏览评论(图 2.4)等任务。图 2.4 融合了多种服务的手机地图应用地图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要,历史上和当前生活中,有数不清的使用地图的案例。电子地图出现后,迅速取代纸质地图成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学生学有余力时,教师可考虑将电子地图作为一个专题,从多个维度开展探究活动。例如:电子地图能够基于步行、自驾、乘坐公共交通等不同的出行方式智能规划路线,这背后涉及建模、算法等内容;电子地图能整合周边餐饮、交通状况等信息,为用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出行方案,这背后离不开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2.2 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在信息社会,互联网已成为连接个人、企业、政府等社会成员的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我国网民主要使用的互联网应用,可以归纳为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 学习活动3查阅最新资料,参照表 2.2 梳理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梳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把互联网应用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的深刻含义。《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通常会简要概括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例如:搜索引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逐步丰富;网络文学出海规模持续扩大、创作效能持续提升;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建议教师据此报告开展教学。新版报告可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下载。课堂小结 1.互联网应用的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2.互联网成为连接社会成员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3.网络应用有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大类。分层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状况,总结互联网政务带来的便利。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探寻互联网新世界 第2课 互联网应用新特征一、互联网应用特征的变迁二、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课后反思组长审批、签字 年 月 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