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第2单元信息科技单元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第2单元信息科技单元设计

资源简介

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 学科/年级/设计者 信息科技五年级
教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 单元/课时 第二单元4课时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算法结构与描述》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是要通过多样性的实例让学生对算法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通过不同的基本控制结构的组合运用,体验和欣赏算法逻辑的精妙,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求解的问题进行抽像和分解,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为一系列清晰的操作步骤,理解算法是通过明确的、可执行的操作步骤描述的问题求解方案,并迁移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后续"算法的执行"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习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利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进行描述。自然语言灵活性比较高,描述起来比较简单,但有时会显得不够严谨。流程图用特定的图框和流程线来表达操作步骤和先后顺序,让思维过程具体化,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贴近程序实现的方法。算法描述时,首先用自然语言对问题的核心步骤进行描述,再用流程图对算法做更严谨的描述。恰当的算法描述便于认识、分享和实现问题解决的思路
课标分析 信息意识 (1)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初步认识信息处理的作用与价值。 (2)理解科学精神、原创精神, 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意识。 计算思维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认识到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可能存在时间效率上的差别。 (2)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过程。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将间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子问题,了解反馈对系统优化的作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 信息社会责任 (1)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2)知道实际应用中的算法一般都存在某些局限,增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和正确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教学实践应该把握这一阶段的特点,注重具象内容和抽象内容的关系与平衡。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索、追求、思考,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初步对算法形成认识,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通过不同的基本控制结构的组合运用,体验和欣赏算法逻辑的精妙,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
学习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算法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一系列步骤,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 2. 认识流程图中每种图框的含义和表示,知道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描述方法。 3. 针对特定问题,能按照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 能利用程序验证算法,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 5. 知道算法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算法的执行路径。
重难点 学习重点: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算法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一系列步骤,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
学习难点: 1. 针对特定问题,能按照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能利用程序验证算法,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
学习环境 多媒体电脑、信息科技实验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件
学习过程 课时安排学习内容评价前置1课时 (基础知识)项目准备 数学运算讲方法认识算法的顺序结构,流程图中每种图框的含义和表示子项目一 判断选择用分支认识算法的分支结构1课时 (内容拓展)子项目二 重复操作用循环认识算法的循环结构1课时 (总结评价)子项目三 算法的验证与实现 编写简单程序验证算法
第五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数学运算中求解方法的分析,了解算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认识算法的顺序结构。 2. 从算法视角看待计算问题,知道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描述。 教学重难点: 1. 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学运算中的算法; 2. 把简单计算题的解题过程,用明确有序的步骤表示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最近降温了,天气越来越冷,老师查了下今天的最高气温是68.9华氏度,最低气温51.8华氏度,你听懂了今天气温的情况吗? 自主学习 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1. 所求是什么?——摄氏温度。 2. 已知条件是什么?——华氏温度。 3. 怎么求解?——通过已知的公式进行转换。 师:我们把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解决这些小问题,整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任务出示:给定一个华氏温度的值(输入),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处理)得到相应 摄氏温度的值(输出),这个转换公式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 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转换的算法步骤 师:为了更直观地描述以上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描述。 介绍流程图的基本含义,解释流程图中图框的功能,包括开始和结束的表示、表示执行方向的流程线等。 师:讲解顺序结构。学生倾听 三、合作交流 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科学课老师分发大豆种子让同学们进行发芽实验。 第 1 小组分 3 粒、第 2 小组分 5 粒、第 3 小组分 7 粒……按此规律,计算第 10 小组的种子是多少粒?老师一共分发了多少粒种子?请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汇报,数据演算,推理公式 学生使用流程图绘制算法 四、反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 五、拓展与提升 为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某教育网站推出一项活动:阅读签到能够获得积分,积分可以换购图书。具体细则是:签到 1 次得 1 个积分,签到 2次共得 4 个积分,签到 3 次共得 7 个积分,签到 4 次共得 10 个积分…… 按此规律,计算签到 15 次的积分。 (任务提升,课堂时间不够可作为课后作业) 第六课 判断选择用分支 学习目标 1.通过购买公园门票的情境,认识算法的分支结构,初步学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 2. 通过分析公园购票的规则,能够确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 2. 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乘坐高铁、公交车,观赏电影,听音乐会,进入游乐场、公园等,大都需要购票,不同场合通常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会对老人、儿童、学生、军人、残障人士等,给予相应的优惠。各类购票的收费标准中,存在哪些规则或条件? 学生回答 自主学习 描述公园购票的算法 周末,小智和妹妹参加在某公园举办的青少年科技主题活动,小智在售票窗口购买了门票。小智与售票员的对话如下(课件)。 基于以上情境,讨论下面的问题。 1. 在购票过程中要经历哪些步骤? 2. 售票员采用的售票规则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个分支结构的算法。 第 1 步:确定输入的数据。需要获取购票人的身高数据。 第 2 步:描述判断的条件。 如果身高小于 120 厘米,可以购买半价票,票价是 5 元。否则需要购买全价票,票价是 10 元。 第 3 步: 用分支结构规范化描述。 把判断条件的描述转化为分支结构的表达方式。 如果(身高小于 120 厘米): 可以购买半价票,票价是 5 元 否则: 需要购买全价票,票价是 10 元 第 4 步:用流程图描述。 师:当以“身高≥ 120 厘米”作为判断条件时,如何修改流程图? 学生回答,绘制流程图 三、合作交流 描述过马路的分支选择 师:在现实生活中,算法往往不是固定的步骤,有些步骤需要根据外部条件来确定如何做。例如,在路口过马路时,除了按照路口红绿灯的要求通过,还可以观察路口附近是否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如果有,从条件框的“是”分支出发,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过马路;如果没有,则从条件框的“否”分支出发,仍然从红绿灯路口过马路。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小组合作绘制流程图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汇报,学生使用流程图绘制算法 四、反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 五、拓展与提升 1. 生活中还有哪些存在分支结构的情况?请说出这些分支结构中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 2. 判断两个自然数的大小时,我们往往通过观察就可以比较出来。而要让计算机完成这项工作,就要用到分支结构。补充下面的算法流程图,要求输入两个不同的自然数,比较判断后输出其中较小的数。 绘制流程图。 (任务提升,课堂时间不够可作为课后作业) 第八课 算法验证与实现 学习目标 1. 初步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对算法进行验证与实现。 2. 知道变量的含义,了解少儿编程软件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对算法进行验证与实现。 2. 知道变量的含义,了解少儿编程软件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师:了解算法并不一定需要编程,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分解和步骤规划来认识。然而,要让算法真正发挥效力,通常需要借助程序来实现。编程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和思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认识”的指令,并指导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算法来执行任务。 学生倾听 二、自主学习 编程实现买水果计算价格 师:小智家里要来客人,他陪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每千克苹果 8.5 元,每千克香蕉 12.6 元。 请编写一个程序,帮助小智妈妈计算买水果需要的总金额。先来讨论以下问题,了解编程让计算机执行的过程。 1. 我们设计的算法,计算机认识吗? (使用自然语言描述,计算机无法识别) 2. 怎样让计算机认识呢? (将算法描述的过程通过程序告诉计算机) 3. 如何编写程序,把这些步骤写成计算机能认识的呢?((用计算机认识的程序语言写出每个步骤的指令) 师:下面分析要解决的“买水果计算价格”问题。 1. 要输入的数据有哪些? 2. 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哪些处理? 3. 输出的数据是什么? 师请你自己想想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应该有什么步骤,并绘制流程图。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 教师讲解少儿编程软件实现程序的步骤,学生倾听 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程序 三、合作交流 编程验证公园购票的算法 师:还记得在公园购票的算法吗?我们一起来回顾流程图 学生思考制作程序的积木代码 请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程序, 小组汇报 教师讲解,学生调试程序 师:编程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步骤,再通过编程把这些步骤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指令,并让计算机执行这些指令,从而完成各种任务。 四、反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 五、拓展与提升 1. 小智陪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时,遇到超市有活动优惠,购买的单种水果超过 4 千克就可以打 9 折。请修改前面编写的程序,重新计算买水果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2. 尝试用程序验证与实现第 6 课中的以下算法。 输入两个不同的自然数,比较判断后输出其中较小的自然数 (任务提升,课堂时间不够可作为课后作业)
学习总结
作业活动 检测类:每节课的课堂任务 练习类作业:每课的的扩展练习
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