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正数和负数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 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当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时,自然而然地进行数的扩充。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即正有理数及零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对负数和0的意义了解有限,在复杂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指向方向的现象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确定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思维象能力。
学习评价设计 项目优良一般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积极性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论与交流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批判性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敢于创新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做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合作意识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创新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关键问题理解能精确地梳理出本主题的学习路径能理解本主题的学习路径不能理解本主题的学习路径思想方法悟性能够借助转化方法解决本节课的关键问题能理解转化、思想在本节课中的应用不能很好的理解转化思想在本节课中的应用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教师活动1 问题1观看教材1.1-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活动1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的扩充的必要性。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让学生阅读并出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不同,可能有的会想到,有的想不到,教师引导进行。环节二:观察感知 理解概念教师活动2 问题3 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问题4 阅读教科书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活动2 思考并回答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即大于0的数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是负数。 学生举例。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预设:学生思考积极回答1中的问题,问题2学生可以仿照着问题1。环节三:例题示范 学会应用教师活动3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 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追问1 问题(1)中,哪些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 追问2 小华体重减少1 kg,你认为应该怎样表示他体重的“增长值”? 追问3 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第(2)题吗? 问题5 你能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一下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问题6 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回答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总结。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总结。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师生共同总结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预设:学生在解决此问题会出现困难,学生说出想法,教师帮助补充总结。环节四:巩固概念 学以致用教师活动4 练习1 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增加108.7mm,2009年比上年减少81.5 mm,2008年比上年增加53.5mm,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 练习2 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m记作移动+1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m是什么意思?如何描述这时物体的位置? 学生活动4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1、2,教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巩固练习,同时验证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2.预设:学生读题解决问题,相互间交流、指出问题。环节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活动5: 问题7 回顾本节课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3)有人说,增加一个负数就会减少一个正数,减少一个负数就增加一个正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5 思考并回答问题,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 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强化。 预设:学生刚学习负数,可能会有些不适应,需要时间理解。板书设计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是正数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二、判断相反意义的量 ①表示同一类量 ②表示的意义相反 ③成对出现 ④ 有数量且带单位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题 1. (1)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________ .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 .物 体原地不动记为________ . (3)抗洪期间,如果水位超过标准水位1.5米记作+1.5米,那么后来记录的-0.9米表示_________. 提升题 2.某种酸奶的保存温度是(4±2)℃,请你写出一个适合保存这种酸奶的温度 . 能力题 3. 某公交车上原有22人,经过4个站点,各站点的上下车情况如下(上车为正,下车为负):(+4,-8),(-5,+6),(-3,+2),(+1,-7),则车上还有 人.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采用学案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教师利用希沃助手的投屏功能,展示学生成果。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注重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