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 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内容. 本节的学习衔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的减法运算,承接前面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的减法运算奠定基础,并对培养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运用的过程中理解减法法则的本质是一个转化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对培养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者分析 从知识储备方面看,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从学习经验来看,学生具有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经验,能够尝试通过分类等方式解决问题,但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准确归纳和表述法则是一个难点. 从认知心理来看,本班学生乐于探究,具有挑战精神,能够参与课堂交流,具有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 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优秀良好一般自评互评师评知 识 技 能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技能一般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3、能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学 习 态 度1、听讲状态积极、热情、主动,学习兴趣浓厚积极热情但欠主动,学习兴趣较浓态度不积极,兴趣一般2、回答问题情况3、学习目标明确,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参 与 过 程1、认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能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一般2、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3、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能 力 表 现1、初步的计算能力,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理解所学知识并简单运用对所学知识比较模糊2、善于质疑、善与反思、有创新意识3、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综合评价小组等级评价教师评价等级教师寄语: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链接教师活动1 问题1 5的相反数是?-6的相反数是?什么数的相反数是-a? 问题2 计算以下各式 (1) 1+6= ;(2) (-2)+(-8)= ; (3) (-2.2)+2.2= ;(4) 0+(-8)= ; (5) 5+(-9)= .学生活动1 回答问题 回顾复习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初步体会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学生通过回顾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作铺垫。体现知识的衔接性,落实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2.预设:问题较浅显,预计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谁的相反数是-。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问题3 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5℃高多少摄氏度吗?用式子如何表示? 问题4:如何计算5+(+5)呢?由上面的式子你能得出什么? 问题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 = , 0+(+3)= ; 1–(-3) = , 1+(+3)= ; -5–(-3) = , -5 + (+3)= . 思考: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上+3相同吗? 问题6计算:9-8= ;9+(-8)= 15-7= ;15+(-7)= . 问题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2 独立思考教师问题3和问题4,师生交流 问题5-7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 减号 加号 2 减数 相反数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通过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思考: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关系,为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做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落实会用数学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2.预设:学生借助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可能回答:可以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 预计学生想象不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此需要教师引导:运算对象改变,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经验是否成立。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3) -(-5) = 0-7= 7.2 – (-4.8) =学生活动3 思考并尝试解决,然后解答之后引导反思:“通过这几道题目的计算,你能发现什么?”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通过尝试,学生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感受其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吗,落实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2.预设:大部分学生借助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能正确解决例1,有部分同学需教师通过引导才能正确解决。环节四:巩固练习教师活动4 练习: 计算以下各式: (1)6-9; (2)(+4)-(-7); (-5)-(-8); (4)0-(-5); (-2.5)-5.9; (6)1.9-(-0.6). 计算: 比2℃低8℃的温度; 比-3℃低6℃的温度.学生活动4 思考并尝试解决,师生、生生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通过练习,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体会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 2.预设:大部分学生借助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活动5 问题8: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活动5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活动意图说明: 1.意图:巩固课堂互动成果,明确该主题的研究路径。 2.预设:问题属于总结梳理类,预计经过不同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完成该问题。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2个变化: 相反数. “-”变成“+” 符号语言:a-b = a+(-b) 减数变成相反数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基础题 某粮店仓库有米50袋,某天上午卖出30袋,下午又购进20袋,则该仓库现有米( ) A.40袋 B.50袋 C.60袋 D.100袋 2.提升题 计算:(1) (-37)-(-47) (2)(-210)-87 (3)1.3-(-2.7) (4)0-7-5 3.能力题 设a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正整数,则a﹣b﹣c=_________.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思维导图、逻辑图.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以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转化这一思想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运用中,实际教学中学生有两个想不到:一是为什么进行转化必要性想不到,二是转化说明合理性的方法想不到. 教学中在此需要进行改进,比如尝试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虽然不够数学化和缺乏严谨性,但至少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减法运算扩大应用范围时,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这对后续学习很有必要。
6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