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2. 教学难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 铺垫孕伏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2. 探究新知(1)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 5)出示例 5:张阿姨上个月用了 8 吨水,水费是 40元,李奶奶家用了 10 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学生先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 10 吨水的多少钱,即40÷8×10 = 5×10 = 50(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习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水的单价一定,因为同一地区的水费单价通常是固定的)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怎么列出等式?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 x 元。40:8 = x :108x = 40×10x = 400÷8x = 50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 50元。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自主完成,如将结果代入原题看是否符合题意等)。变式练习:张大妈上个月用了 8 吨水,水费是40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 60 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 5 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2)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 6)出示例 6: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之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学生先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100×5÷25=500÷25 =20(包)。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道题里的(总电量)是一定的,(用电时间)和(用电天数)成(反)比例。所以(用电时间)和(用电天数)的(积)是相等的。如果设要捆 x 天,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25x = 100×5,x = 500÷25,x = 20,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变式练习:一批书如果每包 20 本,要捆 18 包,如果每捆 15 本,每包多少本?【设计意图】例 6 教学沿用了例 5 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3. 全课小结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4. 随堂练习(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 50 个,需要 4 小时完成,(如果每小时生产 60 个,需要几小时完成)?王师傅 4 小时生产了 200 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 500 个零件需要几小时)?(2)食堂买 3 桶油用 780 元,照这样计算,买 8 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 20 人,正好站 18 行,如果每行站 24 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知识解答)5. 课堂总结(1)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师小结: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2)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的?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总结,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