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4.6 乘车(1)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4.6 乘车(1)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乘车(1)
课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乘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乘车中的问题吧![板书课题:乘车(1)]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乘车”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上面图)活动一:把讲台看作汽车。2名同学先站在讲台上,即课本图中的“车上有2人”,到了“三家店”站,从前门上来了3人,到了“七里庄”站后,又从前面上来3人。教师: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课堂预设:学生1:车上有2人。学生2:“三家店”站有3人从前门上车。学生3:“七里庄”站也有3人从前门上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教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汇报问题: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可以画○来表示,一个○代表1人,车上原来有2人,三家店”站前门上来3人,先算2加3,也就是先画2个○,再画3个○,现在是5个○,“七里庄”站前门又上来3人,再画3个○,一共是8个○。教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三家店”站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七里庄”站前门又上来3人,这时有8人,车上现在就有8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3。(板书讲解)教师:这样的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课堂预设:学生:多了一个数。教师:怎样计算呢?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2+3+3”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2+3+3=8。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同桌讨论,并交流汇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教师总结: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2.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活动二:讲台上站8人,代表车上有8人。教师模拟报站:“九棵树”到了。这时从前门上来1人,从后门下去5人。问: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中间图)课堂预设:学生1:车上有8人。学生2: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学生3: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教师:谁能提一个问题呢 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提出问题: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教师:先画一画,减掉几人就画掉几个○,再试着列出算式。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8+1-5。结合活动过程,分组讨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列式是8-5+1=4。教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8里面减5加1,只不过是顺序不同罢了。教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为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前面的加(或减)法,再算后面的减(或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活动三:讲台上站4人,代表车上有4人。教师模拟报站:“终点站”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排队下车。这时,从前门下来2人,从后门下来1人。教师:同学们,看看在“终点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上面图)课堂预设:学生1:这辆车上有4人。学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2人,从后门下来1人。教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一个问题呢 台上、台下学生分组讨论,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提出问题: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教师:先画一画,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4-2-1。结合活动实际,分组讨论运算顺序,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过程,用课件动画演示,在算式“4-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4-2-1=1。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即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再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 课下要多练习哦!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9页“练一练”第1题。这是两道连加运算题,要求学生能结合情境图列出相应的连加算式解决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只要学生解释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创设乘车情境,直观生动。鼓励学生用学具再现故事的情境。算式不一定相同。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结合情境边摆边说。联系拓展,总结质疑。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乘车(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3+2=7 8-1-4=3
9+1-5=5 9-5+1=5
教后反思 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看懂图意、叙述故事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学具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个“乘车”的景象,深入理解三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