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微项目1《体验智能生活——人脸识别技术》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泰山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微项目1《体验智能生活——人脸识别技术》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泰山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微项目1《体验智能生活——人脸识别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 2册第 3单元微项目 1体验智能生活。随着开源硬件以及图形化编程教育的普及,他们对此充满好奇,迫切需要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解开人工智能的秘密。人工智能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内容,初中阶段人工智能的学习主要以体验与理解为主。本课从体验感知、原理学习、图形化编程实践几个方面入手,以学生初步理解人脸识别技术原理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视频,感受人工智能的强大与神奇,并且让学生能够辩证的去看待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理解计算机进行人脸识别的原理及过程。能够说明影响人脸识别正确率的干扰因素。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正确、合理地使用技术,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个人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脸识别的原理。
难点:编程实现向人脸库中录入新的人脸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有关人工智能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涉及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出课题 观看视频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体验人脸识别技术 活动过程中巡视并指导学生操作。 老师只是将部分学生的人脸信息录入人脸库,如何将所有同学的人脸信息都录入人脸库? 探究活动二:编程实现向人脸库中添加新的人脸信息。 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向人脸库中录入人脸的整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展示出流程图。其次,由于学生未接触过有关人脸识别的指令,所以需要向学生展示在编程时需要用到的一些关键网络指令。有了流程图与关键指令,结合人脸识别的程序,大部分小组都可以编写出人脸录入程序。体验了人脸识别技术,那么人脸识别的原理是怎样的?人脸识别原理:人类识图过程,看到—看清—观察五官—特征比对—得出结论。 AI识图是模仿人类识图的原理,小组讨论,说出 AI识图的过程。图像采集—人脸定位—特征提取(利用关键点提取眼睛宽度、两眼距离、眼角角度等数据)—特征对比—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三:影响人脸识别准确度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带上墨镜、口罩等道具尝试是否能够被识别出,通过活动得出结论: 人脸识别时所提取的人脸特征信息太少会降低识别的准确度。 思辨:人脸识别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弊端吗?观看与天网工程、AI诈骗有关的两个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该不该支持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 运行 mind+人脸识别程序,尝试进行人脸识别。借助教师展示的流程图与关键网络指令,编写人脸录入程序。 学生展示思考讨论人脸识别技术的整个过程,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观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脸识别的利与弊,小组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从体验感知、原理学习、图形化编程实践几个方面入手,在一起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知识。本节课主要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体验人脸识别。探究活动二:编程实现向人脸库中添加新的人脸信息。完成探究活动二后,利用人类识图与机器识图相比较,详细讲解人脸识别技术原理。探究活动三:分析影响人脸识别准确度的因素。最后,观看两个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辩证的去看待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应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这堂课从学生体验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人脸识别技术,开展了学习与探究。 本节课中,首先带领学生利用 MIND+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让学生编程实现将新的人脸信息录入人脸库,这是本节课难点。我用了以下两个方法来突破本节课难点: 1、引导学生绘制出流程图,让学生对人脸信息录入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2、将编程中需要用到的关键网络指令展示给学生。有了流程图与关键指令,大部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有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深度体验,在讲解人脸识别的原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在了解了人脸识别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后,通过探究活动分析影响人脸识别的因素,最后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人脸识别的利与弊,达成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掌握。整堂课以学生为本,以技术体验与实践为中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是一堂较为成功的人工智能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