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上数学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教案+大单元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八上数学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教案+大单元教学)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

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第14章
“—”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等实际操作,理解两角及其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会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3.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和三条边长.若已知其中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都无法确定一个三角形.若已知其中三个条件,则共有四种情况:三条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个角.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两边一夹角可确定唯一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已知三角形两角一夹边的情况.
新知导入
已知:△ABC.
求作:△A′B′C′,使∠B′ =∠B,B′C′ =BC,∠C′ =∠C.
任务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
新知讲解
B′
C′
A′
作法:
N
(1)作线段B′C′=BC;
(2)在B′C′的同旁分别以B′,
C′为顶点作∠MB′C′=∠B,
∠NC′B′=∠C, B′M,C′N相交于点A′.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M
A
B
C
将所作的△A′B′C′与△ABC 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新知讲解
完全重合
B′
C′
A
B
C
A′
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新知讲解
几何语言:
∠A=∠A′ (已知),
AB=A′ B′ (已知),
∠B=∠B′ (已知),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SA).
A
B
C
A ′
B ′
C ′
例3 已知:如图,∠1=∠2,∠3=∠4.求证:DB=CB.
新知讲解
证明:∵∠ABD与∠3互为邻补角,
∠ABC与∠4互为邻补角,(已知)
又 ∵∠3=∠4, (已知)
∴∠ADB=∠ABC.(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D与△ABC中,∵
∴ △ABD≌△ABC.(ASA)
∴ DB=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任务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的综合应用
例 4 已知: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BF 在河岸上),使 BC=CD,再过点D作BF的垂线DE,使点A,C,E 在 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 的长等于 AB 的长,请说明道理.
新知讲解
证明:∵AB⊥BD,ED⊥BD,(已知)
∴∠ABC=∠EDC=90°,(垂直定义)
在△ABC和△EDC中,

例 4 已知: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BF 在河岸上),使 BC=CD,再过点D作BF的垂线DE,使点A,C,E 在 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 的长等于 AB 的长,请说明道理.
新知讲解
∴ △ABC≌△EDC.(ASA)
∴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看题目中已知的全等条件有哪些,隐含的条件有哪些,还需要哪些条件.
新知讲解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1.如图,A,B,C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列选项中,与△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D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2.如图,∠C=∠B,能用ASA来判断△ABD≌△AC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E=AD
B.AB=AC
C.CE=BD
D.∠ADB=∠ABC
B
课堂练习
3.如图,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6Cm,则BD的长为
cm.
3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4.已知:如图所示,∠1=∠2,∠3=∠4,求证:△ADC≌△BCD.
证明:∵∠1=∠2,∠3=∠4(已知),
∴∠1+∠3=∠2+∠4,
即∠ADC=∠BCD.
在△ADC和△BCD中,∵
∴△ADC≌△BCD(ASA).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5.如图,已知CB_上AD,AE⊥CD,垂足分别为B,E,AE,BC相交于点F.若AB=BC=8,CF=2,连接D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6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6.如图,A、B两个建筑分别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AB,使E、C、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解: 理由:∵DE∥AB,
∴∠B=∠CDE,又BC=DC,∠ACB=∠ECD,
∴△ABC≌△EDC,∴AB=DE.
新方法:如图:从B出发沿河岸作射线BF,
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
过D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
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道理同上.
7.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求证:PE=PF.
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
∴∠POE=∠POF.
∵PE⊥OA,PF⊥OB,
∴∠PEO=∠PFO=90°,∴∠OPF=∠OPE.
在△OPF和△OPE中,∵
∴△OPF≌△OPE(ASA),∴PE=PF.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课堂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A=∠A′ (已知),
AB=A′ B′ (已知),
∠B=∠B′ (已知),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SA).
A
B
C
A ′
B ′
C ′
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课题: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1.下列能判定△ABC≌△DEF的条件是( )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D.∠A=∠D,AB=DE,∠B=∠E
D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现在要到玻璃店去
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C
3.如图,在△ABC和△EBD中,AB=EB=8,∠A=∠E,BD=3,则CE的长是 .
5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4.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B=∠E=∠ACF= 60°,AB=CE,则
与线段BC相等的线段是( )
A. AC B. AF
C. CF D. EF
D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5.已知:如图,△ABC≌△A′B′C′,CF,C′F′分别是∠ACB和∠A′C′B′的平分线. 求证:CF=C′F′.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证明:∵△ABC≌△A′B′C′,
∴ AC=A′C′,
∠A =∠A′ ,
∠ACB =∠A′C′B′.
又∵CF,C′F′分别是∠ACB和∠A′C′B′的平分线,
∴ ∠ACF=∠A′C′F′
∴ △ACF≌△A′C′F′
∴ CF=C′F′.
6.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综合拓展类作业】
作业布置
解:∵AB⊥BF,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6.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综合拓展类作业】
作业布置
∴ △ABC≌△EDC(ASA).
∴AB=ED.
ThAnkS!
2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是学生已学了SAS的基础上进 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模式。通过本课,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研究几何问题建立了一定的模式。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观察、猜想能力较强,前面学习的“SAS"基本事实,为探究“ASA” 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而且,学生具备基本作图能力,前面两个判定方法学习中均涉及了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使本节课的作图验证成为可能。但他们的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不容乐观。现在的他们还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证明题过程的书写及在解题过程中确定全等条件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加强引导,注重学生几何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等实际操作,理解两角及其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会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3.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掌握“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1: 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和三条边长.若已知其中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都无法确定一个三角形.若已知其中三个条件,则共有四种情况:三条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个角.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两边一夹角可确定唯一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已知三角形两角一夹边的情况.学生活动1: 学生听讲,继续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意图说明: 列举确定一个三角形的条件,自然引出新课.环节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教师活动2: 已知:△ABC. 求作:△A′B′C′,使∠B′ =∠B,B′C′ =BC,∠C′ =∠C. 作法: (1)作线段B′C′=BC; (2)在B′C′的同旁分别以B′,C′为顶点作∠MB′C′=∠B,∠NC′B′=∠C, B′M,C′N相交于点A′.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将所作的△A′B′C′与△ABC 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SA).学生活动2: 学生动手作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通过尺规作图,验证猜想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三的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环节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的综合应用教师活动3: 例3 已知:如图,∠1=∠2,∠3=∠4.求证:DB=CB. 证明:∵∠ABD与∠3互为邻补角, ∠ABC与∠4互为邻补角,(已知) 又 ∵∠3=∠4, (已知) ∴∠ADB=∠ABC.(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D与△ABC中, ∵ ∴ △ABD≌△ABC.(ASA) ∴ DB=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4 已知: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BF 在河岸上),使 BC=CD,再过点D作BF的垂线DE,使点A,C,E 在 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 的长等于 AB 的长,请说明道理. 证明:∵AB⊥BD,ED⊥BD,(已知) ∴∠ABC=∠EDC=90°,(垂直定义) 在△ABC和△EDC中, ∵ ∴ △ABC≌△EDC.(ASA) ∴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看题目中已知的全等条件有哪些,隐含的条件有哪些,还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3: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例题检验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4.2.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a,b,c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列选项中,与△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D ). 2.如图,∠C=∠B,能用ASA来判断△ABD≌△AC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B ) A.AE=AD B.AB=AC C.CE=BD D.∠ADB=∠ABC 3.如图,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6cm,则BD的长为 3 cm. 4.已知:如图所示,∠1=∠2,∠3=∠4,求证:△ADC≌△BCD. 证明:∵∠1=∠2,∠3=∠4(已知), ∴∠1+∠3=∠2+∠4, 即∠ADC=∠BCD. 在△ADC和△BCD中,∵ ∴△ADC≌△BCD(ASA). 选做题: 5.如图,已知CB_上AD,AE⊥CD,垂足分别为B,E,AE,BC相交于点F.若AB=BC=8,CF=2,连接D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6 . 6.如图,A、B两个建筑分别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AB,使E、C、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解: 理由:∵DE∥AB, ∴∠B=∠CDE,又BC=DC,∠ACB=∠ECD, ∴△ABC≌△EDC,∴AB=DE. 新方法:如图:从B出发沿河岸作射线BF, 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 过D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 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道理同上. 【综合拓展类作业】 7.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求证:PE=PF. 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 ∴∠POE=∠POF. ∵PE⊥OA,PF⊥OB, ∴∠PEO=∠PFO=90°,∴∠OPF=∠OPE. 在△OPF和△OPE中,∵ ∴△OPF≌△OPE(ASA),∴PE=PF.
课堂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SA).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能判定△ABC≌△DEF的条件是( D )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D.∠A=∠D,AB=DE,∠B=∠E 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C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3.如图,在△ABC和△EBD中,AB=EB=8,∠A=∠E,BD=3,则CE的长是 5 . 选做题: 4.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B=∠E=∠ACF= 60°,AB=CE,则与线段BC相等的线段是( D ) A. AC B. AF C. CF D. EF 5.已知:如图,△ABC≌△A′B′C′,CF,C′F′分别是∠ACB和∠A′C′B′的平分线. 求证:CF=C′F′. 证明:∵△ABC≌△A′B′C′, ∴ AC=A′C′, ∠A =∠A′ , ∠ACB =∠A′C′B′. 又∵CF,C′F′分别是∠ACB和∠A′C′B′的平分线, ∴ ∠ACF=∠A′C′F′ ∴ △ACF≌△A′C′F′ ∴ CF=C′F′. 【综合拓展类作业】 6.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解:∵AB⊥BF,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 ∴ △ABC≌△EDC(ASA). ∴AB=ED.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于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探究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寻找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可先把容易找到的条件列出来,然后再根据判定方法去寻找所缺少的条件.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角边角”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