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24)15.1.2 数据的收集 课件(共27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大单 元整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师大版(2024)15.1.2 数据的收集 课件(共27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大单 元整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5.1.2 数据的收集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事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2、使同学们了解收集数据是一件细微的工作,必须耐心地从实际中调查,认真分析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有用的数据. 3、使学生了解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引入 针对我们自己对上述调查活动:“我们班级推荐一名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请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你调查的问题是( ); ②你调查的对象是( ); ③你调查的方法是( );(收集数据的过程) ④你怎样记录数据? ⑤你如何统计数据? ⑥你如何分析数据? ⑦你得出什么结论?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票数),第三位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得票数最多的那位同学被推荐为候选人。 归纳: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二】 频数、频率: 例如:在上述推荐候选人的问题,若总票数中得票数领先的三位同学的得票情况: 候 选 人小华小明小丽唱票记录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 ̄得 票 数
根据选票得数的多少,你认为谁应该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思考:在上述记录数据的结果中,哪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最多?(候选人问题中小丽) 频数、频率的概念: 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公式: 表15.1.2 是某位同学对80个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的统计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豌豆荚最多,包含5粒的也很多,大部分豌豆荚中有2~7粒豆子,最多的有9粒豆子,最少的则一粒豆子都没有. 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如豆子粒数为6)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豆子粒数为8)出现的次数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 如果没有经过调查,直接说这些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最多,有没有说服力 【学习任务三】 例:投掷正方体骰子的游戏 随意投掷,骰子落定以后应该只有6种可能,即朝上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2、3、4、5或6.但投掷之前谁也无法预测它落定后朝上的一面出现哪个点数. 表15.1.3记录了某班投掷骰子的情况以及一些计算结果,请完成表中余下的计算.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看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习任务四】课堂练习 必做题: 1.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8人,文学兴趣小组的有11人,舞蹈兴趣小组的有9人,其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每人参加且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 A.0.1 B.0.15 C.0.25 D.0.3 选做题: 2.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综合拓展类作业】 3.一位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300030000333003003303300030000333. 请问0和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人得票的频数是每人的______;每人得票的频率是每人的 ______与 ______ 的比值. 选做题: 2.下面是某次测验全班50名学生的成绩记录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某班学生参加河南省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1)请你根据此表已给的数据,填写出频数和频率. (2)本次竞赛中及格以上(含60分)同学的频率是 . 成绩优秀(含90分)同学的人数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华师大版)八年级

15.1.2 数据的收集
勾股定理
第15章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07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
2.会计算频数和频率,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新知讲解
你了解如何在网上买衣服吗?
若想买的衣服合身,需要怎么做?
某品牌男装尺码对照表
比对商家提供的尺码对照表,选择合适尺码的衣服即可.
新知讲解
在生活中,有不少问题不能以套公
式、定理的办法来解决,需要在仔
细观察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
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才能给以回
答.如商家提供的尺码对照表.
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事实.所以要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数据该如何收集呢
新知讲解
在本校举行的一次学生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进行脉搏测试,次数如下:
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测量并记录.
87次,65次,78次,76次, 80次,72次 ,90次
新知讲解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查阅报刊、查询互联网.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数据,你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
新知讲解
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的方法:
数数、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
间接的方法:
互联网查询、查阅文献资料等.
新知讲解
思考:豌豆荚里有几粒豆子不确定,那么豆子的粒数有规律吗
明确调查问题——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
确定调查对象——一定数量的豌豆荚;
选择调查方法——打开每个豌豆荚,数清其中的豆子粒数,约定怎样成熟度的豆子计数,如直径大于3毫米;
展开调查——数出每个豌豆荚中豆子的粒数;
记录结果——一位同学数,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监督;
得出结论.
新知讲解
豆子粒数 0 1 2 3 4 5 6 7 8 9
记录
出现次数 3 4 7 11 12 16 17 7 1 2
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统计表
根据统计数据,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豌豆荚最多,包含5粒的也很多,大部分豌豆荚中有2—7粒豆子,最多的有9粒豆子,最少的则一粒豆子都没有.
新知讲解
豆子粒数 0 1 2 3 4 5 6 7 8 9
记录
出现次数 3 4 7 11 12 16 17 7 1 2
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统计表
如果没有经过调查,直接说这些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最多,有没有说服力?
新知讲解
提炼概念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叫做频率.
新知讲解
你能计算上表中“豆子粒数为5”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频数为16;
频率=
80
16
=0.2
新知讲解
频数反映被调查对象出现次数的多少,是一个非负整数,频率是一个分数(或小数、百分数).
新知讲解
虽然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频率的大小除了与频数有关,还与总次数有关,所以频数大,频率不一定大.
典例精析
试一试
投掷骰子游戏中不同点数出现情况统计表
新知讲解
请完成表中余下的计算.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看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试一试
投掷骰子游戏中不同点数出现情况统计表
0
0
3
0.15
2
0.1
3
0.15
8
0.4
4
0.2
0.165
0.155
0.1925
0.185
0.15
0.1525
新知讲解
投掷骰子游戏中不同点数出现情况统计表
0
0
3
0.15
2
0.1
3
0.15
8
0.4
4
0.2
0.165
0.155
0.1925
0.185
0.15
0.1525
各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
请完成表中余下的计算.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看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新知讲解
投掷骰子游戏中不同点数出现情况统计表
0
0
3
0.15
2
0.1
3
0.15
8
0.4
4
0.2
0.165
0.155
0.1925
0.185
0.15
0.1525
各频率之和等于1
请完成表中余下的计算.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看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0≤频率≤1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1.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8人,文学兴趣小组的有11人,舞蹈兴趣小组的有9人,其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每人参加且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
A.0.1 B.0.15
C.0.25 D.0.3
D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2.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观察
测量
调查
实验
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课堂练习
3.一位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300030000333003003303300030000333.
请问0和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解:∵0出现的频数是19,3出现的频数是14,数据总数是33,
∴0出现的频率为19÷33≈0.58,
3出现的频率为14÷33≈0.42.
∴0出现的频数是19,频率是0.58,
3出现的频数是14,频率是0.42.
课堂总结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1.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人得票的频数是每人的______;每人得票的频率是每人的 与 的比值.
得票数
得票数
总票数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2.下面是某次测验全班50名学生的成绩记录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人数
80—100分
(优秀)
70—79分(良好)
60—69分(及格)
不及格
17人
16人
13人
4人
优的频数是( )
频率是( )
及格的频数是( )
良的频数是( )
不及格的频数是( )
频率是( )
频率是( )
频率是( )
17
16
13
4
34%
32%
26%
8%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某班学生参加河南省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1)请你根据此表已给的数据,填写出频数和频率.
分数段/分
频数
频率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合计
3
5
10
8
40
0.1
1
0.075
0.125
10
0.25
0.25
0.2
4
(2)本次竞赛中及格以上(含60分)同学的频率是 .
成绩优秀(含90分)同学的人数为 .
0.8
4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15.1.2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进而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通过利用数据的收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体验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2、使同学们了解收集数据是一件细微的工作,必须耐心地从实际中调查,认真分析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有用的数据. 3、使学生了解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同学们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1: 针对我们自己对上述调查活动:“我们班级推荐一名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请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你调查的问题是( ); ②你调查的对象是( ); ③你调查的方法是( );(收集数据的过程) ④你怎样记录数据? ⑤你如何统计数据? ⑥你如何分析数据? ⑦你得出什么结论? 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票数),第三位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得票数最多的那位同学被推荐为候选人。 归纳: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1: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 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揭示今天所学的课题,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通过复习,引出新问题.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步骤,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环节二:教师活动2: 频数、频率: 例如:在上述推荐候选人的问题,若总票数中得票数领先的三位同学的得票情况: 候 选 人小华小明小丽唱票记录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 ̄得 票 数
根据选票得数的多少,你认为谁应该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思考:在上述记录数据的结果中,哪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最多?(候选人问题中小丽) 分析:在数据记录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推荐候选人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频率的概念: 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公式: 注意: 1、频数和频率都是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区别在于:频数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频率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相对数据。 2、所有频数之和等于总数(或总的实验次数),所有频率之和等于。 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 假如我们对豌豆荚里豆子的粒数有兴趣,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一定数量的豌豆荚;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打开每个豌豆荚,数清其中的豆子粒数,约定怎样成熟度的豆子才计数,如直径大于3毫米 第四步:展开调查——数出每个豌豆荚中豆子的粒数; 第五步:记录结果——一位同学数数,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几粒豆子的豌豆荚最多,大部分豌豆荚里有几粒豆子,这些豌豆荚里最少以及最多有几粒豆子等等. 表15.1.2 是某位同学对80个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的统计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豌豆荚最多,包含5粒的也很多,大部分豌豆荚中有2~7粒豆子,最多的有9粒豆子,最少的则一粒豆子都没有. 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如豆子粒数为6)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豆子粒数为8)出现的次数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 如果没有经过调查,直接说这些豌豆荚中包含6粒豆子的最多,有没有说服力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了解频数、频率、总数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环节三:教师活动3 例:投掷正方体骰子的游戏 随意投掷,骰子落定以后应该只有6种可能,即朝上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2、3、4、5或6.但投掷之前谁也无法预测它落定后朝上的一面出现哪个点数. 表15.1.3记录了某班投掷骰子的情况以及一些计算结果,请完成表中余下的计算.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看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学生解答.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8人,文学兴趣小组的有11人,舞蹈兴趣小组的有9人,其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每人参加且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 A.0.1 B.0.15 C.0.25 D.0.3 选做题: 2.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综合拓展类作业】 3.一位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300030000333003003303300030000333. 请问0和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人得票的频数是每人的______;每人得票的频率是每人 的 ______ 与 ______ 的比值. 选做题: 2.下面是某次测验全班50名学生的成绩记录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某班学生参加河南省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1)请你根据此表已给的数据,填写出频数和频率. (2)本次竞赛中及格以上(含60分)同学的频率是 . 成绩优秀(含90分)同学的人数为 .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华师大版 册、章 八年级上册第15章
课标要求 1.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过程。2.掌握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技能,包括制作条形图、扇形图等统计图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 本章是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中的一个核心章节,它不仅在数学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分析素养的关键一环。本章内容全面而深入,涵盖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分析思维。本单元的内容设计得极为逻辑清晰且层次分明,旨在为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知识体系。整个单元围绕数据收集、数据表示以及数据分析三大核心环节展开,每一环节都紧密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单元从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入手。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设计问卷、实施调查、记录观察等多种手段来有效收集数据。这一部分不仅涉及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在进入本单元之前,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的统计概念,并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这些数据指标。学生对于统计图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和理解条形图、折线图等常见的统计图表类型,知道这些图表如何反映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单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示数据。数据表示是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接触到条形统计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多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直观、清晰地展示数据特征和规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将逐渐掌握数据表示的技巧和方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单元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案例涵盖了经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数据收集、表示和分析方法,还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显著提升。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制作条形图、扇形图等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数据分析的乐趣和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及得出结论等步骤。(2)掌握条形图、扇形图等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理解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3)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学难点:学生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表示和分析。学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并给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教学策略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本章的数学内容,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我们需要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还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情境串联:构建生活化学习场景策略描述:情境串联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它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时,可以设计一系列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的情境任务。比如,组织一次班级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据的收集过程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表示;通过图表等形式,分析班级成员的身高、体重分布情况,探讨可能的健康影响因素。还可以设计班级活动喜好调查,让学生调查同学们对不同班级活动的偏好,然后运用统计知识分析调查结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提供参考。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任务驱动:以任务为导向的主动学习策略描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具体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在讲解数据分析时,可以引入“谁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一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收集并整理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任务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如结合文学、历史等学科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养策略描述:跨学科融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任务。例如,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可以设计“叶子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首先收集不同种类的叶子样本,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叶脉等特征;然后运用数学中的测量和统计方法,对这些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生物学的知识,探讨叶子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拓展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点:直观性:学生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抽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直观化、具体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探索性: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所学知识。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合作性: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减轻个别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突破:直观演示: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具体化、可视化。例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扇形面积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这种直观演示的方式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例分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在分析某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身高并记录在频数分布表中,然后绘制直方图进行展示和分析。这样的实例分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设计调查问卷和数据收集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制定方案;在绘制统计图表和分析数据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 15.1.1数据有用吗115.1.2数据的收集115.2.1扇形统计图1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5.1.1 数据有用吗1.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事都是以数据来说话;2.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1.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整理.2.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活动一:完成探究问题和做一做.活动二: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15.1.2 数据的收集1.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额数与频率的概念.2.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2.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推导.活动一:完成探究问题.活动二:通过例题会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活动三: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推导.15.2.1 扇形统计图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3.结合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2.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活动一: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活动二:完成探究问题,合作学习.活动三:解答例题和针对练习.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1.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2.学会分析数据,准确的读出统计图表传递的信息.1. 学会分析数据,准确的读出统计图表传递的信息.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说理能力.活动一:完成探究问题,合作学习.活动二:解答例题和针对练习.会分析数据,准确的读出统计图表传递的信息.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