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单元教案(表格式)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单元教案(表格式)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

资源简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整体分析
年级册数 西大版一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者
单元分析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的图像拼图,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学什么 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立体图形; 了解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学会依据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怎么学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文具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易拉罐(圆柱)、篮球(球)等,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 (2)通过拼图游戏,利用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拼图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到什么程度 (1)能够准确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看到实物或模型,能迅速说出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是球; (2)熟练进行图形分类:能根据给定的立体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正确分类; (3)创意拼图:可以用简单的立体图形拼出有一定创意的图案,展示对空间的初步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业要求 课标要求: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部分图形的名称,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1.学什么 (1) 学会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不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2)学会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够在组合图形中准确说出各部分图形的名称。 2.怎么学 (1)观察实物: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如牙膏盒、魔方、饮料罐、皮球等,让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 (2)动手操作:提供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特性。 (3)表达描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合图形中,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各部分图形的名称,强化对图形的认知。 3.学到什么程度 (1)无论是单独的图形还是在复杂场景中出现的图形,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每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面的形状、数量等。 (3) 学生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类,如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有多个平面;把圆柱和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能滚动等。
教学提示 课标要求: 1.图形认识的教学,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 2.要选用学生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1.学什么 回顾并整合在幼儿园阶段已有的关于图形的经验; 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立体图形,如建筑物中的长方体柱子、魔方形状的正方体、罐装饮料的圆柱形状、玩具球的球形等。 感知不同立体图形在空间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关系; 理解立体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大小等概念。 2.怎么学 (1)引导学生回忆在幼儿园见过的图形,分享自己对不同图形的印象和认识,以幼儿园的图形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学习的兴趣; (2) 展示大量的实物模型,如长方体的盒子、正方体的积木、圆柱的杯子、球形的玩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3)经历抽象过程: 从具体的实物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概念,例如从多个不同的长方体盒子中归纳出长方体的共同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图形概念与具体实物之间的关系。 3.学到什么程度 (1)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在幼儿园阶段的图形经验,并与当前学习的立体图形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对不同立体图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常见的立体图形,无论是实物还是模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不同立体图形的直观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对立体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能够在简单的组合图形中识别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数学领域的开始,主要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学习体验和活动经验,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为后续认识平面图形,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 例1“分一分,说一说 “是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类;例2“认一认”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对它们进行认识,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外观特征;例3“比一比"是在认识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对它们的特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实现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例4“玩一玩”是在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它们的特征开展有趣的游戏。前面3个例题在直观层面,例4则是用抽象的图形进行拼组,让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层面。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 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感受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征,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这些形体的名称,能注意到各种物体的比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概描述,还能根据物体的图形特征进行分类整理,能用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建构或拼组。 2.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具有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较为形象的初步认识,能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进行拼组,会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词汇来描述所看到的物体的几何形状等等。
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分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直观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通过搭积木、拼图形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积累学习经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共同学习的乐趣。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1.通过实际生活中物品整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观察并提出与立体图形相关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3.通过分类、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自我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1课时
1.能直观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感知它们的区别。 2.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注意力。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课时
1.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分学过的立体图形。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 乐趣。 第3课时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识别并计数出由几个完全一样正方体组合的不同立体图形,理解长方体可以通过拼组形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发现构成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2. 通过观察、比较、摆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数一数、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第4课时
课题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日期 2024.10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的图像拼图,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学什么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的特征。 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和名称。 3.怎么学 通过实际生活中物品整理的情境,分类、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自我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3个层次: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同时,每个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答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准确的命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中物品整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观察并提出与立体图形相关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3.通过分类、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自我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培养空间 观念。 教学难点::能辨认并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 观念。
评价任务 1.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并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辨认这几种图形。(对应目标2) 2.在“分”、“说”、“认”“找”等数学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初步的模型的意识。(对应目标3) 3.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对应目标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玩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放在老师的百宝箱(不透明的盒子里),教师描述物品特点,学生猜。如:方方正正,每个面都一样大,还可以扭动(魔方)。圆圆的,滑滑的,大小可以用手握(乒乓球)。 出示课题:借助物品的形状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教师描述物品特点学生猜物品引入。
二、出示任务目标 PPT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口头强调。 能够清楚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亲身实践体验特征 活动一:逐一出示百宝箱的物品,学生说出物品名称,通过仔细观察物品,小组合作根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要求: (1)仔细观察物品,小组合作把物品分一分。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3)小组展示:一人汇报,一人动手分。 活动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并明确图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 (1)课件出示长方体。 (2)同桌合作交流:拿出长方体物体,用手摸一摸,感受物体的边、面、角等特点,与同桌交流发现。 (3)指名学生汇报(师归纳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4)想一想长方体的样子。 2.认识正方体 (1)课件出示正方体。 (2)学生拿出正方体物品看一看、摸一摸,交流、汇报。 (3)教师出示特殊的长方体,让学生区别。 (4)教师小结,学生回顾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 3.认识圆柱、球。 (1)课件出示圆柱、球相关的物品图。 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圆柱、球,明确其特征。 活动要求: (1)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找一找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物。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汇报。) 能够根据分类认识立体图形,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形状”作为分类标准的准则,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通过摸一摸、 想一想、比一比等方式亲身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能够根据学习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方式,研究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能够辨析生活中物品的形状,知道名字里有“球”的物体不一定是立体图形球。
三、回顾课堂巩固新知 1.联系实物,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各有什么特征。 2. 在正方体的下面画“√”(课件出示) 3.连一连。 正方体 球 圆柱 长方体 能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
四、课堂小结梳理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2.教师总结。 能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收获,梳理自己的思路。
五、课后测试拓展延伸 基础性作用 完成练习八第1题。 拓展提升 1.数一数。 2.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实践性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有哪些? 长方体:( ) 正方体:( ) 圆柱: ( ) 球: ( )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长长方方的 四四方方的 直直的 圆圆的 有6个平平的面 有6个平平的面 上下一样粗细 可以自由滚动 面有大有小 每个面大小相同 两端是圆圆的 平平的面 可以滚动
教学反思
课题 第2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日期 2024.10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的图像拼图,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1.学什么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这里的“辨认”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准确区分出图形之间的差别,感知他们的异同点,更好地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到什么程度
能够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准确地辨认出常见的简单立体图形、迅速说出其名称;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熟练地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3.怎么学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魔术袋游戏、图形舞会、猜一猜等)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再通过比一比、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活动感知它们的区别,准确表述出它们的异同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孩子们在初步感知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后的进一步学习。教材通过首先通过触摸活动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特征,进行外形区分;接着通过分享交流活动,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明确图形的特征;最后比较、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但是,由于生活背景、知识及经验的不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物体的特征,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能直观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感知它们的区别。 2.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注意力。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感知立体图形的区别。
评价任务 1.通过摸一摸、玩一玩、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特征,准确进行外形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一、 游戏激趣温故知新 1.魔法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魔法袋”,里面放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实物。 2.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魔法袋,里面藏着很多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3.邀请几位学生上台,伸手进魔法袋摸一摸,然后描述摸到的图形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图形。 4.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小结,引出标题。 以游戏引入,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素养形成 活动一:图形舞会。 1.教师准备四个区域的舞台(分别代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每个区域放置相应的立体图形实物。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区域,观察并讨论该图形的特点。 每组派代表上台,用舞蹈或动作表演该图形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图形。 3.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表演,教师详细讲解每个图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 学生拿出学具,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外形区分。 让学生2个一组,对立体图形进行两两比较,讨论出立体图形的异同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准确进行图形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 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1.通过连线和判断,测试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游戏。教师用一个物体遮住立体图形的一部分,露出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联系图形特征,猜一猜是什么立体图形。 4.引入生活中的特殊长方体,让学生说一说其特征。 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玩”中应用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课堂总结素养达标 通过总结,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业设计 基础演练 1.填一填。 变式应用 2.下面是什么图形。 ( ) ( ) ( ) ( ) ( ) ( ) 拓展提升 3.猜一猜,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 A B C
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在斜面上可以滑动。 在斜面上可以滚动,并且滚得快。 在斜面上沿侧面可以滚动,沿其他面能滑动。
教学反思
课题 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搭
日期 2024.10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会用简单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组成部分图形的名称;运用认识的立体图形进行简单拼搭,增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信心,同时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课标分解: 1.学什么
学生通过滚一滚、玩一玩等实践活动,准确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间的差别,感知他们的异同点,更好地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能够将其拼搭出新的图形。 2.学到什么程度
能准确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不同特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熟练地拼搭出新的立体图形。 3.怎么学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玩一玩、猜一猜等)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再通过拼一拼、小组活动、讨论、集体讨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认识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立体图形拼组。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前面。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本节课是在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基础 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感受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征,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这些形体的名称,能注意到各种物体的比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概描述,还能根据物体的图形特征进行分类整理,能用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建构或拼组。 2.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具有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较为形象的初步认识,能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进行拼组,会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词汇来描述所看到的物体的几何形状等
教学目标 1.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分学过的立体图形。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搭一搭。
评价任务 1.通过学习例题4“玩一玩”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并能辨别和区分学过的立体图形;(对应目标1) 2.通过玩拼搭游戏,学生能用多个长方体拼出新的长方体,能用多个正方体拼出新的长方体,圆柱体也可以拼搭,两个球体不能拼出立体图形;(对应目标2、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一、 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图上有哪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真棒!对于立体图形都掌握的很不错。今天我们要继续来研究这些图形! 复习引入,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活动一 教学例题4“玩一玩”。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1)我们来猜一猜,这 4种几何物体谁“跑”得快 学生随意猜测 。 (2)到底大家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数学书的封面当斜面 ,让这些几何物体从上而下地自行滑动 ,看看结果会怎么样。要求:数学封面不能太过倾斜且倾斜角度要固定(大约在 30°即可) 。 让学生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3)这些几何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又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做演示 ,让学生再次观察并汇报 。 小结:原来 ,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面的 , 在 斜 面 上只能滑动;球是圆的,任意放在斜面上都可以滚动; 而圆柱在斜面上沿侧面滚动 ,其余面只能滑动 。 通过 “谁 跑得快 ”的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面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动,球是圆的,在斜面上可以滚动,圆柱体在斜面上沿侧面滚动,其余面只能滑动。
三、 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活动二 搭积木 你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学过的立体图形玩搭积木的游戏。 (1)用正方体拼一拼 请拿出2个正方体搭一搭,看看你能拼成什么样子 大家拼好了吗?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2)用长方体拼一拼 让学生用几个相同的长方体自己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搭一搭,师巡视指导。 大家拼好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用圆柱和球拼一拼 师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稳定,尽量放在下面,长方体可以立起来。 (2)横放的圆柱易滚动,应竖放。 (3)球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 通过动手拼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力。 进一步体会物体间的空间顺序和组合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四、 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游戏:每组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学具。规则:让一个学生在袋子里摸一个物体,并通过感受描述出它的特点,让另一个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2.游戏:我说你猜。 教师说几何物体的特征,学生猜猜说的是哪个物体 。 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玩”中应用新知识,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 课堂总结素养达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通过板书进行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面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动,球是圆的,在斜面上可以滚动,圆柱体在斜面上沿侧面滚动,其余面只能滑动。 通过总结,能够整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1.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看图猜一猜:用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摆出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 然后要求学生做一做 ,看需要多少个 ,与学生的猜测是否一致 。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
教学反思
课题 第4课时 立体图形的练习
日期 2024.10.23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立体图形,会简单的拼图。
教材分析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接触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基本立体图形。教材第58页第4题、第5题以及思考题分别涉及识别和计数多个完全一样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体验两个相同长方体拼接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构成大正方体所需最小单位正方体的数量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新课学习后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他们的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加深对立体图形组合拼搭方法的理解。同时,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中应采用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识别并计数出由几个完全一样正方体组合的不同立体图形,理解长方体可以通过拼组形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发现构成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2. 通过观察、比较、摆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数一数、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出拼搭图形的正方体个数。 (2)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出不同的长方体。 (3)理解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2. 教学难点 在复杂组合图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评价任务 1. 通过“数一数”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正确数出每幅图中拼搭组合的正方体个数。(对应目标1、2) 2. 通过学生“拼一拼”的操作活动,学生能用两个相同长方体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体,并能描述从三种不同角度的拼法。(对应目标1、2) 3. 通过“摆一摆”的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所需小正方体最少个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对应目标1、2、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一、 课前导入 活动一:找朋友 图上有哪些物体?把对应的立体图形连一连。 活动二:数一数 (1)出示图片,数一数不同立体图形的个数。 学生上台演示数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个数的方法。 仔细观察,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利用4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学具上台动手摆一摆,发现遮挡(隐藏着)的正方体个数及计数方法。 发现:一层一层(或一排一排)地数,把每一层的正方体个数加起来。 对比操作:这2幅图分别有几个正方体呢? 学生利用4个正方体和7个正方体学具上台动手摆一摆,发现遮挡(隐藏着)的正方体个数及计数方法。 小结计数复杂立体图形中正方体数量的方法: 一层一层地数。 不要忘记数隐藏着的正方体。 把每一层的正方体个数加起来。 活动三:拼一拼 小组活动:用2个的相同的 拼出不同的长方体。 引导三个角度进行拼组: 一左一右的拼图。 一上一下的拼图。 一前一后的拼图。 学生上台展示拼法,得出拼组方式不同,形成的长方体样子就不同。(学生描述的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复盘深究:实践练习,拼一拼 活动要求 选择其中一组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先想一想,再拼一拼。然后上台展示拼法。 学生选择其中一组立体图形后,上台演示,引导从左右、前后、上下等三个角度的拼法。 追问:能选球拼组吗? 对比理解, 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搭出不同的长方体。 两个圆柱体可以拼搭出新的圆柱体。 两个球体不能拼组出立体图形。 活动四:摆一摆 思考:要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猜一猜:可能有2个,4个,6个,8个等。 验证:小组内拿出准备好的10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4人合作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摆出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引导:学生一边摆一边数,上、下、左、右等4个面大小、形状相同。 学生上台展示,拼出的大正方体,然后一层一层的数,各个面摆放正方体的个数一致(或一排一排的数摆放正方体的个数一致),或者一列一列的数摆放正方体的个数一致。(学生描述的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发现:最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6.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通过板书进行总结(口述): 计数复杂图形中正方体数量方法。 从左右、前后、上下等三个角度的拼组图形的方法。 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通过实物连接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分一分、数一数的活动,增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感知,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分。 利用小正方体学具组合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来计数小正方体数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计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拼接长方体和其他不同立体图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5.学生在摆一摆,数一数的活动中,发现要拼成更大的正方体,需要从各排、列、层摆放的小正方形个数一致,发展推理意识。 6.通过课堂总结,复习立体图形的拼搭的常用方法及动手操作摆放计数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摆一摆,用6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能摆出哪些立体图形呢?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巩固练习 计数复杂图形中正方体数量方法: 三个角度进行拼组图形: 1.一层一层地数。 1.左右 2.不要忘记数隐藏着的正方体。 2.上下 3.把每一层的正方体个数加起来。 3.前后 最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