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的斜线的定义,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学难点】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在学生熟悉线面垂直的基础上,讲解平面的斜线及其射影。【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利用表格进行提问(见课件). 师: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属于哪一种情况? 生: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且和这个平面垂直 师: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垂直,会怎样?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线面垂直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生必须对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非常熟练.课前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新 课 新 课 新 课 1.平面的斜线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斜线段. 如图,AB是平面的斜线,B是斜足,AB是斜线段.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如上图所示. 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规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90); 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规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 一条线段与平面所成的角指的是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设线段AB在平面内的射影为AB ,且AB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易证 |AB |=|AB| cos . 练习 设线段AB=l,且AB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求线段AB在平面内的射影AB 长: (1)l=6,=; (2)l=10,=0; (3)l=8,=. 例1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BC=1,AA1=.求对角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解 连接AC,由题意知△A1AC为直角三角形,且A1AC=90.又由题意,可知 AC===. 而AA1=,所以ACA1=45. 因此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例2 如图,已知 PA是平面的斜线,PO,a ,a AO. 求证:a PA. 证明:因为 PO ,a ,所以 PO a.(线面垂直的定义) 又因为AO a,且PO∩AO=O,所以 a 平面PAO.(线面垂直的判定) 又因为PA 平面 PAO,所以 a PA.(线面垂直的定义) 例2中,AO是斜线PA在平面内的射影,通常例2的结论也叫做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练习 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写出对角线B1D1 与平面AC,平面BA1,平面BC1所成的角,并求这些角的余弦值. 2.如图所示,PA为平面 的斜线,PO,a,a PA.求证:aAO. 该结论叫做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教师给出定义. 学生理解并记忆定义. 重点强调斜线的射影是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 教师可在此处多设计几个图形,让学生练习辨别垂线,斜线及其射影. 学生练习. 展示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对角线A1C所在直线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讨论如何作图. 教师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结构分析,明确各元素之间的制约关系,指导学生抓住“四线一面”中“垂线”这个关键条件. 可借助三角板与铅笔演示三垂线定理,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处加强练习为下面顺利引入三垂线定理奠定基础.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如何作出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此题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分别应用了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等,教师必须在每一步后注明所用定理,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指导. 学习新知后紧跟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小 结 1.平面的斜线的定义. 2.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并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教师引导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