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3课《遍地开花--网络应用的发展》教学设计课题 遍地开花--网络应用的发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析、综合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见解,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计算思维: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小问题来逐步解决整个复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网络应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网络应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社会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网络秩序的维护,举报和抵制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这些小问题来逐步解决整个复杂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3课《遍地开花--网络应用的发展》板书课题。1.本课中你将学习:网络应用软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网络应用为什么会带来数字鸿沟问题如何关爱社会变革中的数字弱势群体2. 网络应用是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平台与网络服务的泛称。从诞生之初只是为了确保战争时通信畅通,再到科研工作者能在ARPANET上实现远距离协同研究;从原先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用网络,再到今天人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网络应用发展越来越丰富,操作界面也越来越友好。3.播放视频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 初步明确本课所学知识点。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一、网络应用的发展与计算机本地应用软件不同,网络应用让人们拥有功能更加强大的虚拟生存空间,并让“线上”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网络应用的发展,除了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之外,还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步有关。1.早期的网络应用早在ARPANET时期,人们大多使用大型或小型的台式计算机上网并为之开发了用来解决远程登录的Telnet(远程终端协议)、传输文件的(文件传输协议)与远程通信的电子邮件系统等。但由于当时的应用协议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台式计算机的桌面操作系统尚未问世,因此需要使用文本命令方式操作,如图1.3.1所示。此时期的网络应用,大多存在功能简陋、兼容性差及对用户极不友好等问题,并且只有极少数科学家才会使用。你知道吗?Telnet是一种基于Telnet协议的网络应用软件,它能让用户远程登录互联网上的计算机。Telnet协议最初于1969年由马萨诸塞大学的荣誉计算机社区开发,主要用来帮助用户通过电话拨号线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在因特网上进行远程登录的标准协议。探索尽管文本命令操作方式时间久远,但目前仍在使用。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实验室通过FTP命令下载教师计算机上的文件。1. 打开命令提示符:在Windows上,可以按 Win + R,输入 cmd,然后按回车。2. 连接到FTP服务器:输入以下命令,替换ftp.为教师计算机的FTP。3. 浏览文件目录:使用 ls 命令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使用cd命令切换到目标目录,例如:cdfolder_name。4. 下载文件:使用 get命令下载单个文件,例如:get filename.txt,如果需要下载多个文件,可以使用mget命令。5. 退出FTP:下载完成后,可以输入 bye或quit命令退出FTP会话。到了20世纪 90年代,互联网开始向公众开放。微型的个人台式计算机得到普及,鼠标也被广泛使用,网络应用进入支持鼠标操作的发展期,各领域的网络应用开始逐渐丰富与普及。人们陆续开发出用来浏览万维网的浏览器、检索网络信息的搜索引擎、支持在线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快速传输文件的下载工具、开展在线交流的论坛与即时通信工具等众多应用,如图 1.3.2 所示。2.当前的网络应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的普及,网络应用迎来了支持触屏操作的发展期。由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网络应用范围便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品种也更加丰富。人们开发出各种可用来满足工作、生活与学习需求的网络应用,如图 1.3.3 所示。3.未来的网络应用人类即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摄像头、音箱、冰箱、空调、门锁与汽车等各种电器设备,都可以接入互联网,如图1.3.4所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万物互联时代的网络应用开始朝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大量支持语音、体感等进行交互式操作的网络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农业、智慧工业与智慧医疗等领域,如图1.3.5 所示。探索当前支持网络应用的操作方式,有文本命令、鼠标操作、触屏控制、语音控制与体感控制等。你使用过的网络应用都支持哪些操作方式 请填写在表 1.3.1 中。网络应用名称操作方式文本命令许多应用程序和工具支持通过输入文本命令来执行操作鼠标操作大多数桌面应用和网页应用都支持鼠标操作触屏控制在移动设备上,许多应用支持触屏操作,包括轻触、滑动等手势语音控制一些应用和智能助手(Siri、Google Assistant等)支持语音命令知识拓展关于互联网的未来趋势。二、数字鸿沟的产生网络应用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存在对网络应用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差别,这就导致了呈现信息不对称与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我们称为数字鸿沟现象。它存在于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并成为信息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与贫富分化会影响国家、社会与群体的全面发展,是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必须应对的难题。老年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居民,大多是数字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普遍存在网络应用使用困难的问题(如图 1.3.6)。为了解决数字弱势群体网络应用使用困难的问题,当前可以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网络应用的使用难度、保留一些线下服务窗口等举措。关爱数字弱势群体已成为当务之急,并且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我们要积极打造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序的发展。知识拓展移动应用开发及开发要点。三、课堂练习老年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居民,在使用网络应用时,都碰到了哪些具体困难 请进行调查,并提出具体解决策略,填入表1.3.2 中。数字弱势群体使用困难的应用解决策略老年人技术知识不足简化界面设计残障人士无障碍设计缺失遵循无障碍设计标准偏远地区居民网络连接不稳定建立技术支持网络表1.3.2 数字弱势群体使用网络应用困难的解决策略汇总四、拓展延伸1.AR和VR技术一般应用在哪些地方?2.网络治理与环境优化。3.网络的应用--元宇宙。 学习网络应用的发展。完成课题探索研究。学习当前的网络应用。完成探索研究。完成知识拓展。学习数字鸿沟的产生。学习课外知识拓展。完成课堂练习。进行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激发信息创新意识,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为本课研究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文本命令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应该不断加强对网络协议与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进行网络应用的操作。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细化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课堂练习考察中进行查漏补缺。拓宽学生知识面。课堂小结 遍地花开——网络应用的发展1、引入新知内容2、网络应用的发展3、数字鸿沟的产生4、进行课堂练习5、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回家后请耐心教长辈或残障人士使用网络应用。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