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教学设计
课题 让计算机会数数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算法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规则,认识问题的起点、边界和限定范围;二是将问题进行分解,即能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缩小问题的范围;三是能清楚地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劣,设计和构建操作步骤少、效率高的算法。在信息科技中,算法注重问题求解的有效性。首先要能给出结果而且是正确的结果;其次要关心效率,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任务,越快越好,且占用的存储资源越少越好等。通过学习算法和程序实现,学生可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这是本模块的主要目标。算法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在信息社会中,对身边算法的认识与了解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能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求解简单问题的算法,知道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本单元将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编程让计算机执行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实现的优势和意义。本模块强调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独特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算法执行的正确性与效率要求,并能够进行讨论与辨析。【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通过对不同的算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算法效率,知道用不同算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不同的效率。2. 计算思维:认识循环结构和计算机工作特点之间的联系,体会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4.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加密算法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意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重点 循环结构中重复执行的操作和数值变化的过程。
难点 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思考、注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一、描述“从 1数到 100”的算法1. 缩小问题规模为了便于理解,先把问题规模缩小,分析从 1 数到 10 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1)我们数数的过程是什么样的?(2)数完一个数后,怎么数下一个数?(3)如何让计算机数数?人数数的过程很简单,一个数一个数地数下去。如果这个任务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也需要进行同样的过程。那么,让计算机直接数数不好体现,可以选择用输出这些数来表示。2. 回顾学习过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一种基本的控制结构,用于重复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直到满足循环条件为止。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那些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循环体指循环结构中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执行过程可以描述如下。(1)如果循环条件成立,则做一遍循环体指定的操作;(2)再检查循环条件,如果成立,则再做一遍循环体指定的操作;(3)以此类推,重复执行,直到循环条件不再成立。3. 还原问题,描述算法 要让计算机“从 1 数到 100”,如果是“第一次输出 1、第二次输出 2、第三次输出 3……”那么每次操作都不一样。如果画出流程图,就有 100 个操作框,在一张纸上根本画不下,事实上也没必要画出来。要描述“从 1 数到 100”的操作,每次操作都是相同的,只是数值不同,这样,可以用循环结构来描述。初始时:这个数为 1 结束时:这个数为 101第 1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满足,继续循环)第 2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仍然满足,继续循环)……第 100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不满足,结束循环)【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究:描述让计算机“从 1 数到 100”,只数其中的奇数 又如何实现?【学习活动2】二、验证“从 1 数到 100”的算法第 1 步:在 Python 中打开并运行以下参考程序,查看运行结果,了解程序执行的过程,观察 while 循环结构。在 Python 中,循环结构可以用 while 语句来实现。语句的基本格式如下。while 循环条件 :循环体当循环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的操作;当循环条件不成立时,退出循环。这个结构不需要统计要运行多少次循环,只需要使用判断条件来确定什么时候停止循环。第 2 步:修改程序。输入一个自然数 n,输出 1 至 n 之间的所有偶数。【学习活动3】三、感受计算机运算处理的优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快速的运算能力。第 1 步:启动 Python,打开它的窗口。第 2 步:运行“数数 .py”程序,观察并运行,体会编程进行计算的速度。1 秒大约进行 ________ 次数数(加法运算)。第 3 步:运行“数数并输出 .py”程序,观察并运行。1 秒大约进行 ________ 次数数(加法运算)和 _______ 次输出。通过简单的对比,可以发现,编程让计算机完成加法运算时,可以充分发挥算法的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相对于加法运算来说,输出操作也要占用不少的时间。利用程序来让计算机完成数数时,即使是一台普通的个人计算机,1 秒也可以枚举几百万个数。这个数量可能与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相关,但同一类型的计算机,数量级基本是一致的。而人类进行翻书页、数物品个数、排队报数等操作时,每秒最多也就能翻几页书、数几个物体、报几个数。 听讲、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和观察,学习基础知识。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掌握其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拓展与提升 1. 如果知道起始数 b 和终止数 e,编程找出 b 到 e 之间的所有奇数。2. 有一个“逢七必过”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1) 游戏参与者按顺序排好队。(2) 从 1 依次报数到 100,如果是 7 的倍数或末位数是 7,就报“过”。(3) 如果违规了就要被“罚”。尝试玩一玩这个游戏并思考:游戏中的判断条件是什么?如何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巩固、拓展 让学生通过课外拓展,巩固、延伸所学内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