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2.1.2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3.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判定方法的应用.重点:借助两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准确快速的理解并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方法.难点:在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掌握相关判定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一)创设情境1.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和安全,每个车道都应该设计成相互平行的.将每个车道看作是一条直线,如何判断两个车道是否平行呢?2.在建筑中,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很多构件(如墙与地面、梁与柱)都设计成互相垂直的结构.将房梁与承重柱看作是两条直线,用数学的思想,如何判定它们互相垂直呢?师生活动:教师给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数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能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二)探究新知任务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思考:平面中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答:相交和平行(相交和不相交);思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你能尝试回忆它们的相关概念吗?答: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以x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α.思考:观察下图,思考这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斜率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答:由图可知,两条平行线,的倾斜角α1=α2,因为斜率k=tanα,所以这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斜率相等,即∥ =.思考:两条斜率相同的直线,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你能将它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来吗?答:由于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所以这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也相同.即= ∥.思考:你还有其他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设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a,b,尝试证明= ∥.答: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1,),b=(1,).于是,∥ a∥b,由a∥b可得1×=1×,即=.所以证得= ∥.思考:以上是直线斜率存在的情况,如果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这两条直线是否也平行,请你画出图并证明.答:画出如图所示图象,由于= = ,所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由于,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x轴,显然存在∥.所以当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也平行.总结: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对于斜率分别为,的两条直线,,有∥ =.(2)当= =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纠正或者补充.通过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提出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在同学讨论之后,及时给出相关的证明过程并做出知识点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之前学习的知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探讨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进而开始展开课程.任务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思考:平面中的两直线相交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答: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斜率不相等;反之,当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时,它们相交.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出两直线垂直与斜率之间的关系:教师提问:在相交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最特殊的情形.当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除了不相等外,是否还有特殊的数量关系 下面让我们探讨如何用斜率判定两直线是否垂直.思考:使用向量法判定两直线是否垂直,设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a,b,尝试证明⊥ =-1.学生回答:如图,直线,的倾斜角为= ,斜率为,,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1,),直线的方向向量为b=(1,).则⊥ a⊥b,由向量的知识可知,a⊥b a·b=0,即⊥ a·b=0.a·b=1×1+=+1,即⊥ =-1.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 = -1 请结合图形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进行证明.学生回答:如图,直线,的倾斜角为,,斜率都存在,为,.=tan,=tan,当⊥时,=tan=tan( )= = = ,所以tan= ,即= ,= -1,所以⊥ = -1.反之亦然.所以⊥ = -1.教师提问:我们以上都是讨论直线斜率全部存在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于直线,,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二者垂直的条件是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回答:当或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垂直于x轴,倾斜角为,那么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只能为,即垂直于y轴.此时,⊥仍旧成立.总结:两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 -1.当直线或的倾斜角为时,若⊥,则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反之亦然.师生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两直线垂直时,其斜率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之后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方向向量的概念,老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证明过程,之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图形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证明两直线垂直,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然后最后做出知识点的总结.任务3:探究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判定方法的应用和步骤探究:已知原点为O,A(2,3),B(-4,0),P(-3,1),Q(-1,2),试判断直线AB与PQ,PQ与O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回答:具体步骤如下:1.看图: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计算:根据各点坐标,计算出每条直线的斜率3.判定: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点,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证得:根据判定的结果,证明自己的结论答案:根据图象可以看出,AB∥PQ,PQ⊥OQ.因为直线AB的斜率= ;直线PQ的斜率= ;直线OQ的斜率 = -2;所以=,· = -1,证得AB∥PQ,PQ⊥OQ.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判定的应用.并且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三)应用举例例1:已知四边形M NPQ的顶点M(1,1),N(3,-1),P(4,0),Q(2,2),求证:四边形M NPQ为矩形.解:根据矩形的定义,要证明四边形M NPQ为矩形,也就是要证明M N∥PQ,PN∥MQ,同时还要证明四边形M NPQ有一个内角为直角,即有相邻的两个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以证明PQ⊥PN.= =-1,= = -1,所以 =,证得M N∥PQ;= =1,= = 1,所以 =,证得PN∥MQ;﹒ = -1×1= -1,证得PQ⊥PN.最后证得四边形M NPQ为矩形.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个点A(4,2),B(1,-2),若在x轴上存在点C,使∠ACB = ,则点C的坐标是( )A.(3,0) B.(0,0)C.(5,0) D.(0,0)或(5,0)解:设C(,0),则 = , = . ∵∠ACB = ,∴AC⊥BC,∴·= -1,则 = -1,解得=0或=5,∴点C的坐标为(0,0)或(5,0).总结:已知两线段的位置关系,求点的坐标问题时,首先,设出点的坐标为(x,y);然后,带着未知参数x与y,求出两线段的斜率;最后,根据位置关系列出斜率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未知参数x与y即可.例3: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D(2,3), 试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给出证明.解:如图,由已知可得AB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 ,CD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BC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 ,DA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 .因为=,=,所以AB∥CD,BC∥DA.因此四边ABCD是平行四边形.总结:题中并未直接给出四边形的形状.此时需要先根据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图.然后再根据各边的斜率关系判断其几何关系.例4:已知A(-6,0),B(3,6),P(0,3),Q(6,-6), 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解:直线AB的斜率 = ,直线PQ的斜率= . 因为= = -1,所以AB⊥PQ .例5:已知A(5,-1),B(1,1),C(2,3)三点,试判断△ABC的形状.解:边AB 所在直线的斜率= ,边BC所在直线的斜率=2 . 因为= -1,得AB⊥BC,即∠ABC= .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强化理解.(四)课堂练习1.若A(-1,-2),B(4,8),C(5,x),且A,B,C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 )A. -2 B. 5 C. 10 D. 12解:本题考查利用过两点的斜率公式解决三点共线问题.由题意,可知直线AB,AC的斜率存在并且相等,即,解得x=10,故选C.2.已知长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B(3,2),C(1,0),D(0,1),则顶点A的坐标为( )A.(2,3) B.(4,1) C.(2,4) D.(3,1)解:设点A的坐标为(x,y),则= =-1,= ,= , = = 1.在长方形ABCD中,CD∥AB,AD∥BC,所以=,=,所以 = -1, = 1,解得x=2,y=3,代入验证满足长方形,所以顶点A的坐标为(2,3),故选A.3.设A(5,-1),B(1,1),C(2,m),问是否存在正实数m,使△ABC为直角三角形 解:要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则角A,B,C中需有一个为直角.由题意知,直线AB,BC,AC的斜率都存在.当A为直角时,则AC⊥AB,所以·=-1,即,解得m = -7<0,舍去.同理,当B为直角时,m = 3;当C为直角时,m = 2或m = -2(舍去).综上所述,存在正实数m = 3或m = 2,使△ABC为直角三角形.4.若过点A(2,-2)和点B(5,0)的直线与过点P(2m,1)和点Q(-1,-m)的直线平行,则m的值为( )A. -1 B. 1 C. 2 D.解:由点A(2,-2)、B(5,0)得,过A、B的直线的斜率,过点P(2m,1)、Q(-1,-m)的直线的斜率,过点A(2,-2)、B(5,0)的直线与过点P(2m,1)、Q(-1,-m)的直线平行,,解得:m=1.故选:B.5.已知的倾斜角为,经过点P(-2,-1),Q(3,m),若,则实数m=( )A. 6 B. -6 C. 5 D. -5解:由已知得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因为,所以= -1,所以,即m=-6.故选B.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五)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1.若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 =,⊥ = -1.2.利用代数法研究几何问题时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