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综合实践:介绍我的教室【教材分析】《介绍我的教室》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体会这几个方向,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在教学中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教室里有什么 指指文具盒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等;让学生动手做,获得空间与形象思维的体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生活经验,在“平面图”中判断“上下”“前后”"左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也容易超出教学要求。一年级的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来进行。【教学目标】1.理解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表示的位置关系,并了解位置具有相对性。2.初步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3.学会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表达。【教学重点】理解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表示的位置关系,并了解位置具有相对性。【教学难点】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的方位。【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链接导入【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1.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卧室里都有什么吗?2.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交流。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任务一:观察教室1.课件出示情境图。2.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什么吧!3.学生交流。预设1:教室的前面有国旗、锦旗、黑板、钟表和课程表。预设2:教室的后面有有成长的足迹、柜子、书架……。4.用“上下、左右、前后”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教室介绍得更清楚,来试一试吧!预设1:钟表在课程表的上面,粉笔盒在讲台上。预设2:黑板的上方有国旗。预设3:黑板的左边有流动红旗。预设4:黑板的右边有钟表和课程表。5.在实际生活中,左手和右手有习惯性的分工。6.口令游戏: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耳。任务二:校园开放日。1.校园开放日到了,向家长介绍我们的教室吧!2.学生交流。3.通过你的介绍,大家能找到教室里的物品和你的座位吗?预设1:我只说了国旗在上面,别人还是不能一下子找到我说的物品,我应该说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预设2:我只说了自己在第一排,别人还是不知道我的座位,我应该说我坐在第一排,从右数是第二个。预设3:我只说了兰兰在右边,别人还是不清楚我俩的位置关系,我应该说兰兰在我的右边,紧挨着我。4.听了同伴的介绍,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用“上下、前后、左右”可以把教室和自己的位置介绍得更清楚、准确,别人一下子就能找到我说的物品和我的位置了。预设21: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描述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不能单独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描述上下前后时也是如此5.用上下、左右、前后能介绍清楚我们的校园吗 三、课堂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小玉的前面是谁?2.圈一圈。3.用“上”或“下”填一填。4.填一填。5.(思维训练)欢欢、乐乐和多多三人比赛跑步。乐乐是第( ) 名。四、总结评价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2.学习评价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设计】介绍我的教室前后、上下、左右。【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结合教室内学生熟悉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在各种活动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以此巩固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