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1.2植株的生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1.2植株的生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1.2植株的生长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承接了之前学习的“种子的萌发”,并为后续学习“开花和结果”以及“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等内容打下基础。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过程,包括根尖的结构以及根生长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植株生长所需要的三大类无机盐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完整认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教学分析 在这一课时中,教学重点是阐述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盐中的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长,含钾无机盐则促进茎的生长。教学应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植株是如何从环境中获取这些必需的营养物质以支持其生长的。同时,也应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及过量施肥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植株生长与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主要营养物质:学生需要明确植株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教学难点: 无机盐缺乏症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不同无机盐缺乏时植株表现出的症状,如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等,并能将这些症状与具体的无机盐缺乏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等基础知识,但对植株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了解仍然较为模糊。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较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表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施肥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植株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及其对植株生长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营养物质是维持植株生命活动和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植株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可能出现的生长异常现象。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效果进行合理评估。 3.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植株在不同营养物质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收集、分析实验数据。 4.社会责任 明确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了解过量施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培养环保意识,倡导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性问题,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知识。
2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结果,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了解种子萌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回顾上节课关于幼根的生长和枝条由芽发育成的内容,引出植株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的主题。接着,详细介绍植株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特别指出不同无机盐(如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具体促进作用。然后,结合种庄稼、养花种草需要施肥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缺乏无机盐时出现的症状,加深学生对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的理解,并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 1.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设计对照实验验证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讨论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最多的无机盐有哪些? 4.讨论我们要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呢? 5.思维训练: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小超买了一株健壮的幼苗,想自己培养,就用花瓶装了干净的蒸馏水来培养幼苗,可是健壮的幼苗却越长越不好,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采用生活经验作事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知识探究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1)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现象一:灌溉:根吸收水 现象二:光合作用: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现象三:施肥:主要是提供无机盐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验证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实验·探究: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浸出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材料用具 玉米幼苗、蒸馏水、土壤浸出液、试管、脱脂棉等。 方法步骤 ①将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蒸馏水(用淡蓝色示意)和土壤浸出液(用淡褐色示意)的试管中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生长状况。 1、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答:蒸馏水的成分主要是水;土壤浸出液中除了水,还含有土壤当中丰富的无机盐。 2、描述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答:1号器皿中,玉米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艳2号器皿中,玉米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变浅发黄。 3、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够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答:因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 (3)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最多的无机盐有哪些? 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正常叶片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十分微小,但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我们要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呢? 农家肥: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 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高、肥效快,成本高,长期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 生活中的现象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为什么? 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这一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思维训练: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 对于实验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并作出解释。对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1)小麦的需水量随发育时期的推移而增加。 2.计算表中各个发育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并以柱形图的形式在上图中表示出来。哪个发育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对小麦不同发育期平均每天需水量的变化原因作出推测。 小麦在不同发育阶段,其生理活动和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导致对水分的需求也发生变化。 知识拓展:无土栽培技术 在现代化农场,人们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条件:提供水和无机盐,并将植株固定,注意通气。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自己关于合理施肥的见解。 学生认真学习新概念。 学生思考并完成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实验过程,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课外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还学习了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 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阅读课后无土栽培的相关内容,课外搜集无土栽培的资料。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