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备课
单元序号 一 单元主题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数 7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各数的认识及读写。 2.数的顺序及大 小比较;用数表示物 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 数的加减运算。 技能目标: 1.会读写 1-5 各数,能够说出 1-5 各数的意义,能用这些数表示物 体的数量。 2.能比较 1-5 数的大小,能说出 1-5 数的顺序,能区分几和第几。 理解目标: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能正 确进行 1-5 数的加减运算;能运 用 1-5 的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 题。
重 难 点 重点: 1.各数的认识及读写。 2.数的顺序及大 小比较;用数表示物 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难点:数的加减运算。
素 养 核 心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 要目标之一,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 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数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顺序。 符号意识: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模型意识:能用加减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运算能力:能够进行 1-5 数的加减法运算。 应用意识:能将数与运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 材 分 析 二、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 本单元是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的起始单元。数的认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 即:理解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概念本 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数的运算即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与运算 之间的密切关联,体会数与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2.横向分析: 青岛版的学习路径: 1-5 数的认识→第几和比大小→1-5 数的加法→1-5 数的减法
人教版的学习路径: 1-5 数的认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1-5 数的加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北师大版的学习路径: 0-10 的认识→比大小→5 以内数的加减法→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相同点】 1.数的认识要经历数的抽象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的意义的抽象,二是数 的符号化。数的意义的抽象,主要是通过数数活动来实现;数的符号化,主要通过计数 活动来实现。 2.在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都引导学生体会计数单位的累加以及数的顺序,渗透一 一对应的思想。 3.在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引导学生建模的过程,都是借助现实情境进行 抽象和概括,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都让学生经历了“实物→图形→数或算式→ 实物”的建模过程。 【不同点】 1.北师大版将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呈现,弱化了序数和数的分与合 的知识。 2.青岛版与人教版、北师大版相比,密切情境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形成 “问题串”,引导学生在“问题串”中系统地学习。 3.青岛版没有关于“0”的知识的学习,其他两个版本都把 0 的认识及加减法作为 一个课时来学习。
学 情 分 析 1.前测试题 2.前测分析
学 情 分 析 【认知基础】 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 的。许多孩子在学前就已经能够数数,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甚至能够进行简单的 10 以内 数的加减运算。 【学习障碍】 1.数字书写: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没掌握。 2.加减计算:口算水平参差不齐,靠点数、数手指等方式计算。 3.基数序数:此内容学前接触较少,理解不深刻。 4.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对应策略】 1.规范书写:示范引领+分步指导+多媒体辅助,讲解每个数字的笔顺、占格位置以 及书写要点。 2.利用直观教具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3.注重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4.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素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通过教师示范,为学 生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导。
评 价 标 准
评 价 标 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