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资源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森林聚会”这一情境,引出了平均分的问题,进而引入除法的概念。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意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相关知识,对平均分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除法的概念,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认识除法,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归纳总结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参加一个聚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动物们准备了许多食物,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2)师:哇,小动物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可是这些食物该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分食物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师:我们先来分一分苹果吧!这里有6个苹果,要分给2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分学具苹果)
(2)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上台展示分苹果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4个;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3个)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3个,这种分法最公平)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苹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师:现在有8个橘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分小棒)
(2)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汇报分橘子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个一个地分,每次分1个,分了4次,每只小猴子分到2个;两个两个地分,每次分2个,分了2次,每只小猴子分到2个)
(3)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意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橘子,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认识除法
(1)师: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3个。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个过程。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写成除法算式是:6÷2 = 3。(板书:6÷2 = 3)
(2)师:在这个算式中,“÷”叫做除号,读作“除以”。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3)师: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回答:表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4)师:现在有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呢?请同学们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除法算式:12÷3 = 4)
(5)师: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回答:表示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5、 巩固练习
(1)师:小动物们非常感谢同学们帮他们解决了分食物的问题。现在,他们想邀请同学们一起玩游戏。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游戏是什么吧!
(出示练习题: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请同学们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根据图片写出除法算式吗?
(出示图片: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等)
(学生观察图片,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平均分的含义,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一分水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6÷2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