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基础,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乘法口诀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是直接从中间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把5的乘法口诀做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5个5地数比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经历,同时也容易凸显乘法口诀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制定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口诀的意义,进一步渗透乘法的意义。利用多种记忆方法,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我们快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师:观察图片,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是啊,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每辆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1个轮。 生2:台上每串有5个黄灯笼,有4串。 生1: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2:台上有多少个灯笼? 本环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杂技表演引入本节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环节二 探究新知 活动1:探索5的乘法口诀 1、摆1个5 师: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先表示出一辆车人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2、摆2个5 师: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表示出2辆车人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3、摆3个5,4个5,5个5 师:依照刚才摆学具的方法。你能表示出3、4、5辆车人的数量吗?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师: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3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摆4辆呢?摆5辆呢? 活动2:编口诀 师:为了便于记忆,数学家编制了乘法口诀:比如1×5=5,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 你能根据儿歌或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小组交流合作,体验自己编口诀) 师:2辆小车10个人,“”怎么编呢? (板书:二五一十 二五得十 ) 师:我们还有三句口诀没有编完,请和你的同桌试着编一下剩下的3句口诀。 同桌两人编口诀,教师巡视。 师:3辆小车15个人,怎么编呢?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三五十五”、“三五得十五”这两句口诀,哪句更简练?(板书:三五十五)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老师指“二五一十”、“二五得十”)这两句选哪一句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揭示课题:全班一起朗读,揭示本节课学的新知识——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出示动画,借助趣味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师:观察5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活动4: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记忆口诀 师:“三五十五”这句口诀,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那“四五二十”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从上往下看,依次多5,从下往上看,依次减5。5的乘法口诀,表示几个5相加。 师:有个马虎的小朋友,一下子忘记了三五得几了,谁能帮他想个办法记起来呢? 小结:知道“四五二十”了,咱们往下再减掉1个5。看来,同学们发现了口诀里的小秘密,同时也掌握了记忆乘法口诀的小窍门。学生自己先背一背,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再背一遍。 活动5: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发现了这么多规律,那台上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你能解决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因为图上1串是5个黄灯笼,一共有4串。 追问:那用哪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呢? 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后,我们怎样算出得数? 小结:对,乘法口诀的作用可大了,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的得数又对又快。 详细介绍5的乘法口诀及其先关知识 生用小棒摆一摆。 生:一辆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乘法算式是1×5=5或5×1=5。 生:2辆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乘法算式是2×5=10或5×2=10。 生:3辆车3个轮,上面共有15个人,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生1:4辆车4个轮,上面共有20个人,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生2:5辆车5个轮,上面共有25个人,乘法算式是5×5=25或5×5=25。 生1:二五一十 生2:二五得十 同桌两人合作编口诀。 生1:三五得十五 生2:三五十五 生:三五十五 生:二五一十 全班齐读5的乘法口诀。 同桌间交流发现并汇报。 生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生2:5的乘法口诀有5句。 生3:口诀的前一半是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后面的乘积依次加5。 生:三五十五表示3个5相加 生:4个5相加。 生1:可以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用10再加1个5,就是15。 生2:知道“四五二十”,20再减1个5,就知道三五得几了。 学生记忆口诀。 同桌间互对口诀。 生1:求台上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就是求4个5相加是多少,可以列加法算式:5+5+5+5 生2:我是这样算的:4×5=20或者5×4=20 生3:因为图上1串是5个黄灯笼,一共有4串。 生:四五二十。 生1:乘法哪一种,比较简单。 生2: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 让学生通过解决杂技中的问题,在不断动手摆学具的过程中知道求1个5,2个5……怎么用乘法计算,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总结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又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5的乘法口诀。通过找规律,学生进一步发现每句口诀间的联系,更加深刻地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然后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为以后学习其他的乘法口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环节中,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口诀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灯笼问题。在交流、分析、比较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以及用乘法口诀算得数的便捷,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 巩固练习 1. ( )个( )相加 (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或: 口诀: 口诀: 2.照样子填一填。 3.在圆圈里填上“>”、“<”、或“=”。 生1:第一幅图表示3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口诀三五十五。 生2: 第二幅图表示4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口诀是四五二十。 生1:二五一十。 生2:3个5相加,算式是5×3=15,口诀:三五十五。 生3:4 个5相加,算式是二十。 生4:5个5相加,算式是口诀:五五二十五。 生: 本环节设计了不同层次、有梯度的课堂练习,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又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环节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想法。 生1: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生2: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通过小结,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加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与理解,。环节五 拓展延伸 思考:《春晓》这首诗一共几个字呢?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吗? 生:每句诗有5个字,有4句,可以列算式 与语文中古诗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六 课后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去查阅乘法口诀的来历。 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