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资源简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分析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学会通过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难点
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找出中间问题,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美丽的公园游玩。在公园里,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呢!瞧,花坛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 10 朵,黄花比红花多 5 朵,蓝花的数量是黄花的 2 倍。小朋友们,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数学探索之旅,去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吧!
(二)知识新授
提出问题与分析
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黄花有多少朵?蓝花有多少朵?老师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黄花有多少朵”,让学生找出与黄花相关的信息,即黄花比红花多 5 朵,红花有 10 朵,所以黄花的数量是 10 + 5 = 15 朵。
接着分析第二个问题 “蓝花有多少朵”,引导学生思考蓝花与黄花的关系,已知蓝花的数量是黄花的 2 倍,而刚才已经求出黄花有 15 朵,所以蓝花的数量是 15×2 = 30 朵。
老师在黑板上逐步画出简单的示意图,用线段表示红花、黄花和蓝花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总结解题思路
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首先要仔细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并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三)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
老师给出新的情境: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 30 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 8 本,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3 倍。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小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尝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题思路。老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比如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先求科技书的数量,再求文艺书的数量;或者先求出文艺书比故事书少的数量,再求文艺书的数量等。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包括提出的问题、分析过程和列式计算。
(四)汇报展示与交流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提出的问题、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例如,有的小组可能提出 “科技书有多少本?文艺书有多少本?” 的问题,然后详细讲解先算科技书 30 - 8 = 22 本,再算文艺书 22×3 = 66 本的过程。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疑问或不同的见解。
全班讨论
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讨论和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小组的解题方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都要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同时,鼓励学生对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
果园里有苹果树 25 棵,梨树比苹果树多 6 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2 倍。桃树有多少棵?
商店里有铅笔 12 支,圆珠笔比铅笔少 3 支,钢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 4 倍。钢笔有多少支?
同学们完成练习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老师进行巡视指导,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特别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的清晰性。
(六)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在数学的世界里解决了好多有趣的问题。我们学会了从题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分析问题的先后顺序,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只要大家像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就一定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小能手!老师相信大家都做得非常棒!
五、教学资源
彩色粉笔,用于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
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六、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公园、图书馆等情境,学生们能较好地融入问题情境中,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小组合作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碰撞,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展示多种解题方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确定中间问题时仍存在困难,后续教学中应增加针对性练习,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的建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