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之 100以内的加法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加法竖式,理解并应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的运算规则。学生能够在遇到个位相加满十时,正确地向十位进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正确书写加法竖式,理解并应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的运算规则。2.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1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参观活动的情境,将抽象的加法运算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计数器等教具,通过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练习巩固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外出参观,但是我们要先算清楚人数,我们二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2名老师带队,但是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一样。现在,老师把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告诉大家,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我们一共要带多少人去参观。(教师出示各班学生人数:二年级(1)班35人,二年级(2)班32人,二年级(3)班37人,二年级(4)班34人。)(二)探究新知1.不进位加法老师:我们先来看二年级(1)班,他们有35名学生,还有2名老师,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35+2=37)老师:很好,现在我们要把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加起来,看看他们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出示算式:35+32)老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口算不出来。)老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3+2=5,5写在个位上;5+3=8,8写在十位上,所以35+32=67。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2.进位加法老师:现在我们要来计算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之和。(教师出示算式:35+37)老师:请大家想一想,这个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这个算式的个位相加会满十)老师:很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5+7=12,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3+3+1=7,所以35+37=72)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强调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1的运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100以内加法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检验答案。(如:23+45,56+28,19+64等)2.情境练习教师继续利用参观活动的情境,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4)班一共有多少人?二年级所有班级的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个车可以坐50人,我们需要几辆车才能带所有人去参观?3.开放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你能设计一个加法算式,使得它的结果正好是100吗?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38+49的结果吗?(四)课堂小结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10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我们知道了在加法运算中,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同时,我们也学会了用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设计一个加法算式,并写出竖式计算过程,然后向家长或同学讲解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3.观察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计算班级人数等,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