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做家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 “做家务” 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 2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和规律,体会乘法口诀的简洁性和便利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和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 2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能熟练运用 2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教学难点发现 2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理解口诀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主题图 “做家务”:“同学们,看这幅图,小明在帮妈妈做家务,他正在摆筷子呢。一双筷子有 2 根,那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2 双筷子有几根?3 双呢?”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探究新知摆筷子,列算式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1 双、2 双、3 双…… 筷子的数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1 双筷子有 2 根,列出算式 1×2 = 2 或 2×1 = 2;2 双筷子有 2 + 2 = 4 根,列出算式 2×2 = 4;3 双筷子有 2 + 2 + 2 = 6 根,列出算式 3×2 = 6 或 2×3 = 6…… 依此类推,直到摆出 9 双筷子的数量,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同学们,我们列出了这么多关于 2 的乘法算式,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把它们编成口诀。” 以 1×2 = 2 为例,教师讲解:“一二得二,这里的‘一’表示 1 个 2,‘二’就是积,‘得’是连接词。” 然后让学生根据 2×2 = 4 尝试编制口诀,学生可能会说出 “二二得四”,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仿照前面的方法,编制剩下的 2 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编制结果,教师在黑板上依次板书: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六得六、一七得七、一八得八、一九得九。理解口诀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口诀中的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比如‘二四得八’,‘二’表示什么?‘四’呢?‘八’又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口诀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有几个 2,第二个数字是 2,最后的数字是它们的乘积。”让学生齐读 2 的乘法口诀,读的时候强调口诀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记忆。巩固练习对口诀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如 “二六”,让学生接后半句 “十二”;然后交换,教师说后半句,学生说前半句。通过对口诀的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 2 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 2 的乘法算式,如 2×5、2×8、2×9 等,让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站起来回答,其他学生当小评委,判断回答是否正确。这样既可以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创设情境:“一个小朋友有 2 只手,8 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手?”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列出算式并运用口诀计算出结果。请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帮小明摆筷子,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2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意义、记忆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强调:乘法口诀是我们计算乘法的好帮手,大家要多练习,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把 2 的乘法口诀背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玩对口诀的游戏。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 2 的乘法口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