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时、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本节课教学时、分的认识,教材以“庆元旦”这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素材,通过元且晚会中相关情景图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的认识。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针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此基础上揭示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的结论。接着,教材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节什么时间开始,教学几时几分的读法、写法法,并让学生写出联欢会开始的时间,在巩固时、分读写的基础上,引出并体验1分钟;随后教材通过让学生写出第10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引出对1时的认识。
最后教材通过“自主练习”安排了相关的习题练习,功巩固对时、分的认识,建立1分和1时的时间观念。属于本单元的种子课。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已有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的认识基础,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时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并在实际观察、操作中,掌握本课重点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能正确地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几分,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
3.自究动用时活中简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结合“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四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关键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核心知识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的时间观念。
(五)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
学法: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型
“种子”课
(七)教学准备
教具:钟表模型、钟表、课件
学具:钟表模型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 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说一说)这节课咱们也来参加个联欢会,想不想参加 看,元旦联欢会开始了!(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信息窗1主题情景图)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鼓励学生提问。能马上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
2.导人。
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时、分、秒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地认识几时几分吧。(板书:时、分的认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准确地读出和拨出时刻。
环节二、共同探索,研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 35 页“合作探索”第1问。
(1)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表来,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一组发现的多。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板书:钟面上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需要一小格一小格地数吗
(3)演示时针分针走法,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啊,我们先来看一下分针的走法。(课件演示)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分针走了小格代表了什么 (1分)走一大格呢 (5分)现在看分针走了多少时间 (25分)仔细看分针是怎么走的 (一圈)走了多少时间 (60分)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指名交流。
追问:分针走一圈,时针怎么走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自己拨一拨,看分针走一圈时,时针走多少
预设:从12时拨到1时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然后又从1时拨到2时,2时拨到3时都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所以1时60分。
师:看来,不管时针从几走到几,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都是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
(4)课件演示,再次验证。
师:咱们一起验证一下。(课件演示12时转到1时,时针走过的位置涂色)
追问:和大家的发现是一样的吗
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针、分针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走下去的。
(5)时、分的读法。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现在这个时刻你认识吗 课件演示8:00、8:05、8:30、8:50、9:00并让学生读出。
小组讨论时刻的读法。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根据你认读的这些时刻,现在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读这些时刻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总结读法,最后师总结并课件出示。
(6)时刻的写法。
师:现在谁知道联欢会开始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出示图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跟同桌说一下。
师: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分 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板书:8时15分)
师:时间除了这样记录外,你还见过别的写法吗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时间的简便记法。(师板书:8:15)追问:这种写法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指名交流。预设:电脑上、手机上,电子表上。(实物投影手机、电子表)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啊!
2.教学教材第35页“合作探索”第2问。
(1)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会读写时刻了,看来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看下一环节谁表现得更出色。
师:刚才同学们写出了联欢会开始的时刻,那我们来看一下,第1个节目什么时间开始的 与联欢会开始的时间相差几分钟
指名交流。
预设:第1个节目8时16分开始的,与联欢会开始的时间相差1分钟。(2)感受1分钟有多长。
师:1分钟有多长呢 下面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比如数数、写字、背古诗、背乘法口诀、做题等)看能干多少,准备好了吗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来轻松感受一下1分钟有多长吧。(课件播放1分钟音乐,学生投人到活动中,听完之后让学生说感受)
学生汇报1分钟所做的事情。
师:同学们的效率可真高啊,还有比大家效率更高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
课件出示1分钟播音员速读的字数等资料。
(3)小结:1分钟虽然短暂,但如果能充分利用,也能做很多事情。
3.教学教材第35 页“合作探索”第3问。
师:第4个节目什么时间开始的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第4个节目8时30分开始的。师:8时30分也可以说成8时半。
4.教学教材第36页“合作探索”第4问。
师:你能写出第10个节目与第20个节开始的时间吗 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第10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分别是9时零5分与10时零5分,我发现两个节目正好间隔1小时。
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的时间是1小时 学生举例。
预设1:《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钟,再加上30分钟就是1小时。
预设2:《大风车》播出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再加上20分钟就是1小时。
追问: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课间休息多少分钟 再加上多少分钟就是1小时 指名说一说。
环节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一)预习答疑
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60小格),所以1时60分,有几时就有几个60分;认识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过了几,再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二)教材习题
1.教材第36页“自主练习”第1题。同桌两个人一组,相互“我拨你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教材第 36 页“自主练习”第2题。
出示题目,谈话:钟表修理店里有四个钟面上都少了一根分针,你能给钟面画出缺少的分针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让学生说一说画分针时是怎样想的。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画分针时,要画得细一些、长一些。
3.教材第37页“自主练习”第4题。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时、分的认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帮明明把一天的活动用时间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看图,读写时刻。
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集中讲评、订正。
预设:起床6时30分,记作6:30;早餐7时零5分,记作7:05;上学7时45分,记作7:45;课间操10时,记作10:00。
环节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师:我们这节课是( )时( )分上课的,你能把这个时刻拨出来吗 下课是( )时( )分,请你说说,这节课我们经过了多少时间 在这40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
2.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要奖给你们一首关于时间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
完成教材第37页课外实践。
师: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呢 你想知道你自己一分钟能走多少步、一分钟能跳绳多少个吗 课后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测量,并完成测量与统计。
(九)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1时=60分
8时16分 8时30分 9时5分 10时5分
8:16 8:30 9:05 10:05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和建议)。
亮点:
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相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学问之后,进一步来相识钟表学问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学问构造,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学问 "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学问一时分的相识。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洁,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纳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局部,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造就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开心沟通的实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老师必须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不足:
1、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缺乏。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晰,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教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索,把说的时机留给学生。
2、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舞不够,总是简洁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相同也应当适当的鼓舞,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踊跃性,只要踊跃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建议:
首先,整体认知、框架意识。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其次,准确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此之前,学生对时、分已有一定的认知知基础,基本能够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