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题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者单元 采摘节——混合运算 单元主题或大概念或数学素养 运算能力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对应单元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乘(除)加乘(除)减混合运算。 2. 经历由分步列式计算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同级运算与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二级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安排的。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依然是在计算中掌握运算顺序,在学生想改变运算顺序时产生疑问时,引出小括号。 本节课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课标提出的“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的原则,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采摘水果”的一系列活动为素材,学生能需哦那个熟悉的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易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涉及到的学习困难预测: 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得运算顺序。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对于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难点更易于突破,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本节教材是在信息窗1的基础上,引入了对带有小括号的加减两步混合运算的学习。对于小括号,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其运算顺序少部分学生已听家长讲过,对于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学生的理解还不很透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变为万以内的数,数的变化也是干扰他们理解的一个因素,为此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要光单纯强调运算顺序,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相互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明白“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学习困难有: (1)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 (2)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应该先计算哪一步?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学习困难有: 1. 对于为什么先算小括号的理解。 2. 计算综合算式时只写结果,没有过程;写法不规范。综合呈现学习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评价 设计 核心目标 评价任务(包括情境和核心问题) 任务或问题序列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利用上两个信息窗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探究怎样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思考在算式中有小括号该如何计算 能熟练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练习本学习进程设计环节一 学习任务:通过已有经验,回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独立完成 1. 填一填。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认真算一算。 122+71×3 460-360÷4 二、理解教师讲解后,尝试解决:1. 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 人? 2. 三(2)班有5个小组,每组8人,全班有女生26人,男生有多少人? 3.一个玩具小牛4元,三个玩具小狗18元。淘气买了一个玩具小牛和一个玩具小狗,他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三、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 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初步成果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题思路 二、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及题目 1.教师巡视,对探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对各组的实验过程与成果做到实时跟踪与了解。 2.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并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适时作出评价。设计意图: 利用两道练习题为一组的方法,引导回顾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及方法,为综合算式做好铺垫,增加熟练度。环节二 学习任务: 通过解决情景图中的问题,实现从分布算式到综合算式的过渡,了解正确的运算顺序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学生看图,谈发现。 学生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解决“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1)列出算式。 (2)说一说算式中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3)尝试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全班交流算式及解题方法。 3、根据以上经验,列综合算式解决“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1)先独立完成算式及计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订正。 4、思考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1、(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谈一谈发现了什么信息? 根据发现的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2. 小组合作解决“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通过学生交流,重点引导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指名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规范解题时的格式书写,引导学生交流、总结综合算式的等号和每一步的得数应该写在哪儿。 5、根据以上基础,引导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6、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总结出“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的运算顺序。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图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小组合作,理解算式中每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引导,了解混合运算中的正确运算顺序环节三 学习任务: 通过之前对混合运算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 一套衣架9元,小红买了7套衣架,她给了售货员阿姨100元,阿姨要找给她多少元? 2. 二年级(2)班小小图书角存书情况如下: 把这些书平均分给9个小组,每组可以分得到几本? 3. 三(7)班54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租用大巴车每辆限坐22人,租用面包车每辆限坐8人。如果先坐满一辆大巴车,剩下的人座面包车,至少需要多少辆面包车?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书写格式,及时订正 2.在遇到信息很多的应用题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6道混合运算和两道实际应用,巩固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板书设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