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一、核心素养目标: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误区点拨:(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辽宁·课后作业)如果再添2个小正方体,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答案】10种【分析】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如下图所示:【详解】由分析可得: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6+4=10(种)答:一共有10种摆法。【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一个建筑物模型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从它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该模型共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答案】9个【分析】从上面看,可以知道最底层有5个正方体,3列3行,从前往后依次为2、2、1,从左往右也是2、2、1;从正面和右面看,可知该模型一共有3层,从正面看,第二层中间一列没有,第一、三列各有一个,从右面看,一共有三个,三行各有一个,可知中间一层最左边一列有2个,所以中间一层一共有3个;从正面和前面看可知,第三层只有一个,偏右。据此把每层的个数加起来即可解答。【详解】5+3+1=8+1=9(个)答:该模型共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如图,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几棵?先画图,再计算。【答案】图见详解1棵【分析】从A、B不同方向观察,视线范围不同,如图所示,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比B处多的棵数等于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减去在B处看到树的棵数。据此解答。【详解】(棵)答: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1棵。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应用题1. 如下图,按要求画一画并回答。(1)请画出小花在A处时看到墙外地面上离墙最近的点。(2)在点B处观察的小鹏能看到墙外的小猫吗?为什么?2. 如图,广场在A点安装了一个360°的监控摄像头,有一只小猫趴在花坛附近的B点。(1)在图中画出摄像头不能监视到的区域。(2)这只猫( )被摄像头拍到。(填“能”或“不能”)3. 小明在楼上向下望,想看墙外的地方。(1)画出在A处能看到墙外离墙最近的点A 。(2)小明从A处到B处,观察到的范围变得更( )。(填“大”或“小”。)4. 小丽能看到甲楼上面的A点和B点吗?请你画图说明。 5. 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请你作图说明。6. 晚上淘气在路灯下行走,他从A点走到B点。(见下图)(1)请在图上分别画出淘气在A、B两点处的影子。(2)观察影子的变化,你发现淘气从A点走到B点,影子越来越( ),说明同一物体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 )。(填“长”或“短”)7. 下图中两个箭头的线段分别代表两面墙,两个箭头中间的部分代表没有墙面遮挡的部分。如果笑笑在A点,请你画出笑笑所看到的墙壁后的区域,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表示1平方米) 8. 淘气在美团网上订了一份外卖,他想看外卖员是否快到了,他从窗口向外看,能否看到外卖员?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9. 小王分别站在A、B位置时能否看到建筑物C?请通过画图简单说明。在( )位置能看到建筑物C。10. 如下图,笑笑的爸爸把自己的汽车停在了小区外面的停车场里,他站在自家阳台上能看到自己的汽车吗?画一画,填一填。答:爸爸( )看到自己的汽车。11. 根据下面各图,完成各题。(1)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是。(2)画出图形D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12. 下图中,请你画出下面两棵树的影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3. 这座楼房安装了四个监控录像,一个小男孩在楼房前的一堵墙后面玩耍,通过画一画我发现( )摄像头能拍到小男孩。14. 如图,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1)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建筑物B的部分是怎样变化的?(2)当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画一画。15. 如下图,李老师在楼上A点向院外张望,这时小青骑车到了院墙外B点。李老师( )看到小青(填能或不能),画图说明。16. 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17. 爸爸想买一套能看到江边(点A)的房子,他最低要买第几层?(先画一画,再解答)18. 工人师傅在维修院子外面的路灯。当他分别位于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哪个位罝只能看到汽车的一部分?在图中画出来。19. 如图,苏朋站在阳台前眺望,这时于洋刚走出楼门。(1)站在阳台上的苏朋能看见于洋吗?(2)于洋走到什么位置时,苏朋才能看到他?在图上标出来。20. 老师站在窗外观察教室里的情况。(1)请在下图分别画出王老师在A点和B点观察到的范围。(2)王老师站得离窗子越近,看到教室里的范围越( )。21. 乐乐站在窗前向外张望,她说:“我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她说得有道理吗?画图说明。乐乐说得( )道理。(填“有”或“没有”)22. 如图,小明和小丽在玩捉迷藏游戏,小丽在A、B、C、D中哪些点才能保证不会被小明看到,画图说明?23. 星期天,阳光明媚。奇思的三个伙伴小军、小亮、小磊在楼下喊他,约他去打球,奇思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谁?在图上画一画。24. 看图填空。(1)乙城位于甲城(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甲城位于乙城(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2)一辆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出发,同时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乙城出发,经过( )小时相遇,在图中用“●”标出相遇地点。25. 如图,有一只小狗,看到院内的房顶上有许多小鸟,便走向院子。(1)小狗走到A位置时,能看到房子上的小鸟。当它继续向前,它看到小鸟的只数怎么变化。请你画一画。(2)小狗走到B位置时,它能看到小鸟吗?为什么?画一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一、核心素养目标:1、发展空间观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观认识。2、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推理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制作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视图: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2、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征。3、学会绘制三视图: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绘制出准确的三视图。4、应用与拓展:学生能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设计简单的立体模型。1.要想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必须学会想象,建立空间观念,或者把图形分成几部分来逐一画出;2.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1)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2)借助实物模拟,观察并得出结论。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误区点拨:(1)不能正确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2)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假设自己处于拍摄地点,根据图中景物的特点,想想能看到什么。【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辽宁·课后作业)如果再添2个小正方体,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答案】10种【分析】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如下图所示:【详解】由分析可得: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摆成2层的有6种摆法,摆成3层的有4种摆法。6+4=10(种)答:一共有10种摆法。【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一个建筑物模型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从它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该模型共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答案】9个【分析】从上面看,可以知道最底层有5个正方体,3列3行,从前往后依次为2、2、1,从左往右也是2、2、1;从正面和右面看,可知该模型一共有3层,从正面看,第二层中间一列没有,第一、三列各有一个,从右面看,一共有三个,三行各有一个,可知中间一层最左边一列有2个,所以中间一层一共有3个;从正面和前面看可知,第三层只有一个,偏右。据此把每层的个数加起来即可解答。【详解】5+3+1=8+1=9(个)答:该模型共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典例精讲3】(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如图,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几棵?先画图,再计算。【答案】图见详解1棵【分析】从A、B不同方向观察,视线范围不同,如图所示,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比B处多的棵数等于在A处看到树的棵数减去在B处看到树的棵数。据此解答。【详解】(棵)答:在A处看到的树的棵数比B处多1棵。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应用题1. 如下图,按要求画一画并回答。(1)请画出小花在A处时看到墙外地面上离墙最近的点。(2)在点B处观察的小鹏能看到墙外的小猫吗?为什么?【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由A点与墙的顶点连接成一条直线,并延长至地面,阴影部分的长度就是小花能看到离墙最近的点,据此即可画图。(2)把点B和墙的顶端连接成一条直线,如果小猫在这条直线的下方,则看不到,如果在这条直线的上方,则能看到,据此即可解答。【详解】(1)(2)图如下所示:(2)如图,小鹏不能看到小猫,因为他的视线从墙的最上面看也不能看到小猫。【点睛】本题要注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同时光是沿直线传播。2. 如图,广场在A点安装了一个360°的监控摄像头,有一只小猫趴在花坛附近的B点。(1)在图中画出摄像头不能监视到的区域。(2)这只猫( )被摄像头拍到。(填“能”或“不能”)【答案】(1)见详解;(2)不能【分析】(1)从A点出发,分别向花坛的两端画出两条线段,与花坛的两端相交;(2)由于B点在花坛遮挡范围内,故无法被拍到。【详解】(1)如下图:(2)这只猫不能被摄像头拍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观察范围的认识,光线是直射的。3. 小明在楼上向下望,想看墙外的地方。(1)画出在A处能看到墙外离墙最近的点A 。(2)小明从A处到B处,观察到的范围变得更( )。(填“大”或“小”。)【答案】(1)见详解(2)大【分析】(1)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当视线沿墙的最高点射出后,眼睛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直线与底面的交点就是他看到的离墙最近的点,由此,连接A点与墙的顶点的直线,与底面相交的交点,就是看到的离墙最近的A 。(2)根据生活实际或画图可知,小明从A处到B处,观察的范围变得更大,据此解答。【详解】(1)如图:(2)小明从A处到B处,观察到的范围变得更大。【点睛】视线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时,看到的距离最短,即离墙最近。4. 小丽能看到甲楼上面的A点和B点吗?请你画图说明。 【答案】小丽能看到甲楼上面的A点,看不到B点。图见详解。【详解】如图: 5. 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请你作图说明。【答案】小丽不能看到B点,能看到A点;图见详解【分析】由图可知,画出视线,在视线上方,能看见;在视线下方,不能看见,据此解答。【详解】作图如下:甲楼上的B点在小丽的盲区内,不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在小丽的视区内,能看到;所以小丽不能看到B点,能看到A点。【点睛】本题考查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6. 晚上淘气在路灯下行走,他从A点走到B点。(见下图)(1)请在图上分别画出淘气在A、B两点处的影子。(2)观察影子的变化,你发现淘气从A点走到B点,影子越来越( ),说明同一物体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 )。(填“长”或“短”)【答案】(1)见详解;(2)短,长【分析】(1)由路灯与淘气的头顶连接成一条直线,并延长至地面,阴影部分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影子,据此可以画出淘气在A、B两点处的影子。(2)根据(1)中所画的影长,比较两点处影长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作图如下:(2)观察(1)中影子的变化,发现淘气从A点走到B点,影子越来越短,说明同一物体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点睛】结合图示经过分析推理,得出影长与到路灯距离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了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7. 下图中两个箭头的线段分别代表两面墙,两个箭头中间的部分代表没有墙面遮挡的部分。如果笑笑在A点,请你画出笑笑所看到的墙壁后的区域,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表示1平方米) 【答案】见详解;14平方米【分析】确定观察的范围: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通过观察题意可知,笑笑所看到的墙壁后的区域面积相当于一个底为2米、高为2米的三角形面积加上一个上底为2米、下底为4米、高为4米的梯形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求出所看到的墙壁后的区域面积即可。【详解】如图: 2×2÷2=2(平方米)(2+4)×4÷2=6×4÷2=12(平方米)2+12=14(平方米)答:墙壁后的区域面积是14平方米。【点睛】本题是考查视野与盲区,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运用这些概念作图。8. 淘气在美团网上订了一份外卖,他想看外卖员是否快到了,他从窗口向外看,能否看到外卖员?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答案】见详解;不能【分析】确定观察的范围: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据此画出淘气能观察到的范围再确定即可。【详解】如图:淘气不能看到外卖员。【点睛】本题是考查视野与盲区,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运用这些概念作图。9. 小王分别站在A、B位置时能否看到建筑物C?请通过画图简单说明。在( )位置能看到建筑物C。【答案】A,画图见详解【分析】分别连接A、B与BC之间的建筑物最高点,看它们的延长线是否与建筑物C相交,进而确定是否看到建筑物C。【详解】由图可知,能在A位置看到建筑物C。【点睛】此题考查观察的范围,明确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离得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离得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10. 如下图,笑笑的爸爸把自己的汽车停在了小区外面的停车场里,他站在自家阳台上能看到自己的汽车吗?画一画,填一填。答:爸爸( )看到自己的汽车。【答案】图见详解;能【分析】以爸爸为端点,过围墙顶端做射线,找出爸爸的盲区即可解答。【详解】画图如下:由图可知:他站在自家阳台上能看到自己的汽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的范围(视野与盲区)。11. 根据下面各图,完成各题。(1)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是。(2)画出图形D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答案】(1)A、E;(2)见详解【分析】(1)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下面一层有2个左、右并排的小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形且在左边,即;、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下面一层有3个左、右并排的小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形且在左边,即。所以和从正面看到的是。(2)由(1)可知: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后排有3个左、右并排的小正方形,前排和中排都有1个小正方形且在右边,即;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下面一层有3个左、右并排的小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形,即。【详解】(1)和从正面看到的是,即图形(A、E)从正面看到的是。(2)如下图:【点睛】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从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形状。12. 下图中,请你画出下面两棵树的影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图见详解;树与路灯的距离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分析】点光源出发,连接物体的最高点和地面的连线,阴影部分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影子.影长是点光源与物高的连线形成的在地面的阴影部分的长度。根据光源与物体的远近,确定影子的长度,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观察图形可知,树与路灯的距离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13. 这座楼房安装了四个监控录像,一个小男孩在楼房前的一堵墙后面玩耍,通过画一画我发现( )摄像头能拍到小男孩。【答案】画一画见详解;D【分析】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从摄像头位置出发,通过障碍物的顶端画射线,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通过画一画我发现D摄像头能拍到小男孩。14. 如图,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1)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建筑物B的部分是怎样变化的?(2)当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画一画。【答案】(1)看到的部分越来越少,直到看不见(2)能;作图见详解【分析】(1)在①的位置时,过司机的眼睛和A建筑物的顶端作射线与A建筑物相交,A建筑物射线以上的部分是司机能够看到的部分。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司机看到的建筑B的部分越来越少,直到看不见,据此分析。(2)同样,在②的位置时,过司机的眼睛和A建筑物的顶端作射线与A建筑物相交,A建筑物射线以上的部分是司机能够看到的部分。根据作图即可判定此时是否能看到建筑B。【详解】(1)他所能看到建筑物B的部分越来越少,直到看不见。(2)能看到建筑物B。15. 如下图,李老师在楼上A点向院外张望,这时小青骑车到了院墙外B点。李老师( )看到小青(填能或不能),画图说明。【答案】不能;图见详解【分析】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当视线沿墙的最高点射出后,眼睛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直线与底面的交点就是他看到的离墙最近的点,由此,连接A点与墙的顶点的直线,与底面相交的交点,就是看到的离墙最近的地方,由于小青在李老师的视线之外,所以李老师不能看到小青。据此画图解答。【详解】根据图示,李老师在楼上A点向院外张望,这时小青骑车到了院墙外B点。李老师不能看到小青。【点睛】视线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时,看到的距离最短,即离墙最近。16. 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答案】见详解【分析】在②的位置时,过司机的眼睛和A建筑物的顶端作射线与A建筑物相交,A建筑物射线以上的部分是司机能够看到的部分。根据作图即可判定此时是否能看到建筑B。【详解】当司机行驶到位置②的时候(如图),他不能看到建筑B,因为被建筑A挡住了。【点睛】关键明白视线如同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17. 爸爸想买一套能看到江边(点A)的房子,他最低要买第几层?(先画一画,再解答)【答案】第4层【分析】根据题中的图可以看出,如果买1、2、3层前面有障碍物,看不见点A,所以应该买3层以上的楼层,根据题意解答即可。【详解】如图所示,4层以下的位置因前面有假山等物体遮挡因此,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爸爸最低应该买4层,就可以看到点A。因此他最低要买第4层。【点睛】本题是根据观察的范围及生活实际经验来解答的类型题,关键要在生活中获得知识。18. 工人师傅在维修院子外面的路灯。当他分别位于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哪个位罝只能看到汽车的一部分?在图中画出来。【答案】见详解【分析】根据盲区问题的解决方法可知,在A点看不到;在B点可以看到一部分;在C点可以看到整个车。据此解答。【详解】如图:答:可知B点只能看到汽车的一部分。【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9. 如图,苏朋站在阳台前眺望,这时于洋刚走出楼门。(1)站在阳台上的苏朋能看见于洋吗?(2)于洋走到什么位置时,苏朋才能看到他?在图上标出来。【答案】(1)看不到(2)见详解【分析】(1)根据视角与盲区的关系来判断。(2)根据光的直射作图,求出位置即可。【详解】(1)观察图形可知,于洋刚走出楼门时,处在苏明的视角盲区,所以苏明看不到于洋;(2)当于洋走到A处时进入苏明的视野范围,才能看到。如图画红色部分即可看到,【点睛】本题是结合实际问题来考查学生对视点,视角和盲区的理解能力。20. 老师站在窗外观察教室里的情况。(1)请在下图分别画出王老师在A点和B点观察到的范围。(2)王老师站得离窗子越近,看到教室里的范围越( )。【答案】(1)见详解(2)大【分析】(1)分别连接A点与窗子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射线,两条射线之间的区域就是王老师在A点观察到的范围;同理,分别连接B点与窗子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射线,两条射线之间的区域就是王老师在B点观察到的范围。(2)比较(1)中王老师在A点和B点观察到的范围即可解答。【详解】(1)(2)观察王老师在A点和B点观察到的范围可知,王老师站得离窗子越近,看到教室里的范围越大。【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的范围。观测者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称为视区,本题中画出站在不同位置的视线是解题的关键。21. 乐乐站在窗前向外张望,她说:“我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她说得有道理吗?画图说明。乐乐说得( )道理。(填“有”或“没有”)【答案】有;图形见详解【分析】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乐乐离窗户的远近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即乐乐离窗户越远,观察到室外的区域就越小;离窗户越近,观察到室外的区域就越大。【详解】如图所示:则乐乐说得有道理。【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的范围,明确离窗户越近则观察到的区域越大是解题的关键。22. 如图,小明和小丽在玩捉迷藏游戏,小丽在A、B、C、D中哪些点才能保证不会被小明看到,画图说明?【答案】B、C点;画图见详解【分析】人的视野存在盲区,根据图示,从小明位置分别向墙壁的两端作射线,在两条射线外面的地方会被小明发现,据此即可选择。【详解】小丽躲在B、C点,被墙壁挡住,保证不会被小明看到。23. 星期天,阳光明媚。奇思的三个伙伴小军、小亮、小磊在楼下喊他,约他去打球,奇思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谁?在图上画一画。【答案】看到小磊;图见详解【分析】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以奇思的眼睛为射线端点,过阳台作射线,找出奇思的盲点,即可求出奇思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谁,据此解答。【详解】由图可知,奇思能到小磊,看不到小军和小亮。答:看到小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视野与盲区。24. 看图填空。(1)乙城位于甲城(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甲城位于乙城(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2)一辆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出发,同时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乙城出发,经过( )小时相遇,在图中用“●”标出相遇地点。【答案】(1)东;北;40;500;南;西;50;500(2)5;画图见详解【分析】(1)确定物体位置的三大要素是:方向、角度、距离,同时根据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角度和距离就可以确定方位(两种答案);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用图上的厘米数乘100即可得实际距离;(2)根据相遇时间=总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代入数值,求出相遇需要的时间,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代入数据求出客车和货车行驶的路程,据此画图即可。【详解】(1)乙城到甲城和甲城到乙城图上都是5厘米,实际距离为:5×100=500(千米)乙城位于甲城东偏北40°方向上,距离是500千米;甲城位于乙城南偏西50°方向上,距离是500千米。另外一种说法:90°-40°=50°90°-50°=40°乙城位于甲城北偏东50°方向上,距离是500千米;甲城位于乙城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500千米。(2)500÷(40÷60)=500÷100=5(小时)客车行驶路程:5×60=300(千米)货车行驶路程:5×40=200(千米)300÷100=3(厘米),所以应该画在C点上。画图如下:25. 如图,有一只小狗,看到院内的房顶上有许多小鸟,便走向院子。(1)小狗走到A位置时,能看到房子上的小鸟。当它继续向前,它看到小鸟的只数怎么变化。请你画一画。(2)小狗走到B位置时,它能看到小鸟吗?为什么?画一画。【答案】见详解【分析】(1)小狗在位置A时,能看到房子上的小鸟.小狗跑向房子时,它能看到房顶上面小鸟的视线区越来越小,所以它能看到的小鸟的只数是越来越少的;(2)小狗跑到位置B时,它就不能看到小鸟了,因为大树遮挡住小狗的视线,小鸟处于小狗的视觉盲区,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详解】(1)小狗在位置A时,能看到房子上的小鸟;小狗跑向房子时,它能看到房顶上面小鸟的视线区越来越小,所以它能看到的小鸟的只数是越来越少的。(2)小狗跑到位置B时,它就不能看到小鸟了,因为大树遮挡住小狗的视线,小鸟处于小狗的视觉盲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核心素养-应用题篇三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核心素养-应用题篇三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