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一、核心素养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地运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4、通过比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1、解答这部分题目时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如果阴影部分是大圆面积的 ,即大圆面积是8份。2、比、分数、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化简比的方法:①比的前后项都是整数,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②比的前后项都是分数,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方法①进行化简;③比的前后项都是小数,先同时乘10,100,…化成整数,再按方法①进行化简。1、按比分配先求出总量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数乘法来解答。2、解答比的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①把比看成份数来解答;②把比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解答。【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一种橙汁饮料由橙汁、白糖、水组成,其中橙汁、白糖、水的质量比是4∶1∶10,现在有橙汁20千克,可配制这种橙汁饮料多少千克?【答案】75千克【分析】橙汁、白糖、水的质量比是4∶1∶10就是其中橙汁有4份,白糖是这样的1份,水是这样的10份,橙汁4份是20千克,每一份是5千克,整个橙汁饮料一共15份,用乘法得出橙汁饮料的千克数。【详解】20÷4×(4+1+10)=5×15=75(千克)答:可配制这种橙汁饮料75千克。【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实验学校举行元旦文艺晚会,计划招募32名有唱歌才艺和24名有跳舞才艺的学生,现在打算将有唱歌才艺和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比调整为3∶1。请判断淘气与笑笑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行,请说明理由:如果可行,请算出增加与减少的人数。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答案】淘气方案不可行;理由见详解笑笑方案可行;增加40人【分析】根据题意,有唱歌才艺和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比为3∶1,即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是有唱歌才艺人数的;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把唱歌人数看作单位“1”,用有唱歌人数×,求出跳舞才艺人数;进而求出减少人数;再进行判断。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把有跳舞才艺人数看作单位“1”,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是唱歌才艺人数的,对应的是跳舞才艺人数,求单位“1”,用有跳舞才艺人数÷,求出有唱歌才艺人数,进而求出增减人数;再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详解】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32×=(人),人数不能为分数,所以淘气同学的方案不可行。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24÷=24×3=72(人)72-32=40(人)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艺40人。答:淘气的方案不可行;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艺40人。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应用题1.二维码支付因其简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欢迎。卖早餐的王阿姨根据需求,在摊位边上贴了收款二维码,某天早上,通过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比是3∶2,其中通过二维码收款219元,这天早上通过现金收款多少元?2.学校买来75本课外书,按照人数的比分配给三个年级。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50人,六年级有54人。每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3.我国古代具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据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如图中的青铜器就是由锡和铜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铸造而成。鼎的质量是4270克,锡与铜的质量比是1∶6,这个鼎中含锡、铜各多少克?4.植物园里有600棵松树,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杨树棵数与柏树棵数的比是。杨树有多少棵?5.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师有意将上球体选在距地面295米的位置,这个位置的高度与整个塔身的比约为5∶8(接近黄金比),使得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1)请问东方明珠塔高度是多少米?(2)上球体距地面比上球体距塔顶高了多少米?6.笑笑和淘气在科学课中调制了两杯一样重的盐水,笑笑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7,淘气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9,他们把这两杯盐水同时倒进了一个大容器中,淘气说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1+1)∶(7+9)=1∶8,淘气的说法对吗?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多少?7.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6∶5,发现有一位小朋友两种分法所得的糖果数没有变化,每次都得到了60颗,那么这堆糖果一共有多少颗?8.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王刚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收入7500元,自己留下40%,其余按2∶1分别寄给家里和外地读书的妹妹。他寄给家里和妹妹各多少元?10.小明一家四口和小红一家五口到餐馆用餐,两家决定按人数分摊餐费,小明家付了120元,小红家应该付多少元?11.师徒两人共同加工576个零件,4.8小时正好完成。已知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比是8∶7,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12.学校新购进一批图书,分别按4∶5∶6的比例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四年级比六年级少40本,五年级分到图书多少本?13.饺子,又称水饺,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周末,爸爸、妈妈和鹏鹏一起包韭菜虾仁鸡蛋饺子。韭菜、虾仁、鸡蛋的质量比是3∶1∶2,1200克的饺子馅,需要韭菜、虾仁、鸡蛋各多少克?14.二维码支付因其简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欢迎。卖早餐的王大叔根据需求,在摊位边上贴了收款二维码,某天早上王大叔共收入156元,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金额比为。请你算一算,这天王大叔通过二维码收款多少元?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7。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6.一块底是54米,对应的高是15米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种白菜的面积占这块菜地的,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积比种菠菜和黄瓜,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7.学校的劳动基地共种了三种蔬菜,已知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是24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剩下的地按3∶2的比种黄瓜和茄子,黄瓜和茄子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18.淘气一家三口和笑笑一家五口去餐馆用餐,两家决定按人数分摊餐费,笑笑家比淘气家多付了60元,两家一共付了多少元?19.据报道,去年春节期间,重庆武隆县的两个风景区:仙女山风景区与芙蓉洞景区共接待游客约50万人,旅游总收入约9000万元,其中仙女山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约占总游客人数的60%,仙女山景区与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比约是。根据以上信息,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约是多少元?20.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2时后甲车到达两站中点,此时甲车与乙车所行的路程比是,这时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21.学校购进一批图书,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3∶5分别分给中年级和高年级,其中中年级分得90本。学校购进图书多少本?22.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与这批零件总数的比是3∶8,如果再加工81个零件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60%。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3.湛江森林公园运来600棵树苗,按3∶4∶5分配给四、五、六年级同学种植,问六年级比四年级多分多少棵?2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5.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服以防感冒(俗称姜汤)。生姜、红糖和水一般按2∶5∶75配好后熬制。李姨准备了25克红糖用来熬姜汤。(1)她还需要准备生姜多少克?(2)她一共能熬多少克姜汤?26.王伯伯家有一块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其中的面积种西红柿,剩下的地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黄瓜的种植面积有多少平方米?27.学校购进一批科技书,其中的分给五、六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分到的本数比是7∶9,已知六年级分到了45本,这批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28.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包装而成的,其中奶糖占,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质量比为,要包装这种什锦糖1500克,需要巧克力糖多少克?29.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它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见闻,开阔视野,了解和认识世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某校买来一些课外读物,将这些课外读物的按照的数量比分给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知六年级的学生分得了300本,这些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本?30.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而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物体的一种设备。一款打印机,通过扫描实物,生成的模型与实物的比是,一个正方体的高是400厘米,利用这款打印机生成该正方体的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1.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笑笑读一本240页的书,已读页数与未读完页数的比是3∶2,笑笑还有多少页没有读?32.某部门为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准备部分物资,如果负责定制加工的人数与负责预拼装的人数比是6∶5。负责预拼装的人数与负责检查验收的人数比是2∶1。负责这三部分工作的总人数是270人。那么负责这三项工作的人数分别是多少人?33.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走的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3∶7,这时离中点还有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34.学校合唱图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5,已知男生比女生少18人。(1)画图表示数量关系。(2)女生有多少人?35.甲、乙两地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客车和货车速度比是5∶4,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6.快递公司配送一批加急件,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的比是3∶4,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经配送的少。这批加急件一共有多少件?37.某工厂将制作出来的一批口罩运往甲、乙、丙三个城市,甲市分得总量的,剩下的按5∶7分给乙、丙两市,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这批口罩一共有多少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高清导图,放大更清晰。)一、核心素养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地运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4、通过比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1、解答这部分题目时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如果阴影部分是大圆面积的 ,即大圆面积是8份。2、比、分数、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化简比的方法:①比的前后项都是整数,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②比的前后项都是分数,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方法①进行化简;③比的前后项都是小数,先同时乘10,100,…化成整数,再按方法①进行化简。1、按比分配先求出总量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数乘法来解答。2、解答比的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①把比看成份数来解答;②把比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解答。【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一种橙汁饮料由橙汁、白糖、水组成,其中橙汁、白糖、水的质量比是4∶1∶10,现在有橙汁20千克,可配制这种橙汁饮料多少千克?【答案】75千克【分析】橙汁、白糖、水的质量比是4∶1∶10就是其中橙汁有4份,白糖是这样的1份,水是这样的10份,橙汁4份是20千克,每一份是5千克,整个橙汁饮料一共15份,用乘法得出橙汁饮料的千克数。【详解】20÷4×(4+1+10)=5×15=75(千克)答:可配制这种橙汁饮料75千克。【典例精讲2】(23-24六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实验学校举行元旦文艺晚会,计划招募32名有唱歌才艺和24名有跳舞才艺的学生,现在打算将有唱歌才艺和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比调整为3∶1。请判断淘气与笑笑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行,请说明理由:如果可行,请算出增加与减少的人数。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答案】淘气方案不可行;理由见详解笑笑方案可行;增加40人【分析】根据题意,有唱歌才艺和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比为3∶1,即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是有唱歌才艺人数的;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把唱歌人数看作单位“1”,用有唱歌人数×,求出跳舞才艺人数;进而求出减少人数;再进行判断。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把有跳舞才艺人数看作单位“1”,有跳舞才艺的人数是唱歌才艺人数的,对应的是跳舞才艺人数,求单位“1”,用有跳舞才艺人数÷,求出有唱歌才艺人数,进而求出增减人数;再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详解】淘气:招募有唱歌才艺的人数不变,减少有跳舞才艺的人数;32×=(人),人数不能为分数,所以淘气同学的方案不可行。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艺的人数不变,增加有唱歌才艺的人数。24÷=24×3=72(人)72-32=40(人)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艺40人。答:淘气的方案不可行;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艺40人。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应用题1.二维码支付因其简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欢迎。卖早餐的王阿姨根据需求,在摊位边上贴了收款二维码,某天早上,通过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比是3∶2,其中通过二维码收款219元,这天早上通过现金收款多少元?【答案】146元【分析】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比是3∶2,把二维码收款的钱数看作3份,现金收款的钱数看作2份,已知通过二维码收款219元,用二维码收款的219元除以二维码收款的钱数对应的份数,求出1份量是多少元,再乘现金收款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这天早上通过现金收款多少元。【详解】219÷3×2=73×2=146(元)答:这天早上通过现金收款146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求出1份量是多少元。2.学校买来75本课外书,按照人数的比分配给三个年级。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50人,六年级有54人。每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答案】四年级23本,五年级25本,六年级27本【分析】按照人数比将课外书分配给三个年级,三个年级的总人数是150人,则四年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则四年级分得的课外书占总课外书的;五年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则五年级分得的课外书占总课外书的,六年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则六年级分得的课外书占总课外书的。再用乘法分别求出每个年级的课外书的本数。【详解】46+50+54=150(人)四年级:75×=23(本)五年级:75×=25(本)六年级:75×=27(本)答:四年级23本,五年级25本,六年级27本。3.我国古代具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据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如图中的青铜器就是由锡和铜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铸造而成。鼎的质量是4270克,锡与铜的质量比是1∶6,这个鼎中含锡、铜各多少克?【答案】锡610克;铜3660克【分析】根据比的应用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由于锡占了1份,铜占了6份,总共是1+6=7份,用4270除以7即可求出1份量,再乘锡和铜的份数即可求解。【详解】4270÷(1+6)=4270÷7=610(克)610×1=610(克)610×6=3660(克)答:这个鼎中含有锡610克;铜3660克。4.植物园里有600棵松树,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杨树棵数与柏树棵数的比是。杨树有多少棵?【答案】300棵【分析】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单位“1”已知,用松树的棵数乘,求出柏树的棵数;已知杨树棵数与柏树棵数的比是,即杨树的棵数是柏树的,把柏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柏树的棵数乘,求出杨树的棵数。【详解】柏树:600×=450(棵)杨树:450×=300(棵)答:杨树有300棵。5.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师有意将上球体选在距地面295米的位置,这个位置的高度与整个塔身的比约为5∶8(接近黄金比),使得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1)请问东方明珠塔高度是多少米?(2)上球体距地面比上球体距塔顶高了多少米?【答案】(1)472米(2)118米【分析】(1)根据题意,上球体距地面的高度与整个塔身的比约为5∶8,也就是将东方明珠塔的总高度看作单位“1”,上球体距地面的高度占整个单位“1”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具体数值,也知道其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用除法,即用上球体距地面的高度除以可求出东方明珠塔高度。(2)用塔的整个高度,减去上球体距地面的距离,求出该上球体距离塔顶的距离,再用上球体距地面减去上球体距塔顶的距离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1)295÷=295×=472(米)答:东方明珠塔高度是472米。(2)295-(472-295)=295-177=118(米)答:上球体距地面比上球体距塔顶高了118米。6.笑笑和淘气在科学课中调制了两杯一样重的盐水,笑笑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7,淘气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9,他们把这两杯盐水同时倒进了一个大容器中,淘气说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1+1)∶(7+9)=1∶8,淘气的说法对吗?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多少?【答案】淘气的说法不对;【分析】笑笑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7,把盐看作1份,水看作7份,总的盐水就8份;淘气调制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9,把盐看作1份,水看作9份,总的盐水就10份;两杯水的重量相同,但总份数是不一样,所以两杯盐水平均每份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用两杯盐的份数和两杯水的份数直接比,所以淘气的说法是错的。可以假设两杯盐水重为100克,分别求出盐和水各有多少克,再写出比,并化简即可。【详解】淘气的说法不对;假设这两杯盐水重100克笑笑调制的盐水:盐:==12.5(克)盐水:==87.5(克)淘气调制的盐水:盐:==10(克)盐水:==90(克)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12.5+10)∶(87.5+90)=22.5∶177.5=(22.5×10)∶(177.5×10)=225∶1775=(225÷25)∶(1775÷25)=9∶71这时候的盐和水的比是9∶71。7.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6∶5,发现有一位小朋友两种分法所得的糖果数没有变化,每次都得到了60颗,那么这堆糖果一共有多少颗?【答案】180颗【分析】按原计划分时,甲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乙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丙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实际上,甲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乙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丙所得的糖果数占糖果总数的,由此可以发现,不管是原计划还是实际,乙所得的糖果数不变,都占糖果总数的,也就是60颗,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详解】60÷=60÷=60×3=180(颗)答:这堆糖果一共有180颗。8.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3200千米【分析】把A地到B地的距离看作单位“1”,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即已行的路程占全程的;那么第二天行的680千米占全程的(-),单位“1”未知,用第二天行的路程除以(-),即可求出AB两地的路程。【详解】680÷(-)=680÷(-)=680÷(-)=680÷=680×=3200(千米)答:AB两地相距3200千米。9.王刚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收入7500元,自己留下40%,其余按2∶1分别寄给家里和外地读书的妹妹。他寄给家里和妹妹各多少元?【答案】家里:3000元;妹妹:1500元【分析】自己留下40%,还剩下60%,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7500×60%)计算出还剩下的钱数;再用剩余的钱数乘()所得结果即为寄给家里的钱;用剩余的钱数乘()所得结果即为寄给妹妹的钱;据此解答。【详解】7500×(1-40%)=7500×60%=7500×0.6=4500(元)寄给家里:(元)寄给妹妹:(元)答:他寄给家里3000元,寄给妹妹1500元。10.小明一家四口和小红一家五口到餐馆用餐,两家决定按人数分摊餐费,小明家付了120元,小红家应该付多少元?【答案】150元【分析】按人数分摊餐费,也就是按小红和小明家人口数的比为4∶5进行分配的,先求出两家人数的总份数,两家分别占总餐费的几分之几,根据对应的量除以对应的分率求出总量,求出总量,进一步求出小红家的餐费分别占总餐费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解答即可。【详解】4+5=9120÷×=270×=150(元)答:小红家应该付150元。【点睛】此题属于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关键是先弄清要分配的总量是多少,再进一步按照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部分的量。11.师徒两人共同加工576个零件,4.8小时正好完成。已知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比是8∶7,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答案】56个【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用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的个数576个除以完成的时间4.8小时就是师徒的工作效率之和,把师徒的工作效率之和平均分成(8+7)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再用乘法求出7份就是徒弟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多少。【详解】576÷4.8÷(8+7)=576÷4.8÷15=120÷15=8(个)8×7=56(个)答:徒弟每小时加工56个零件。【点睛】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键求出师徒的工作效率之和后,也可看师徒的工作效率之和看作单位“1”,求出徒弟的工作效率占师徒二人工作效率之和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12.学校新购进一批图书,分别按4∶5∶6的比例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四年级比六年级少40本,五年级分到图书多少本?【答案】100本【分析】已知按4∶5∶6的比例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图书,四年级占总数的4份,六年级占总数的6份,四年级比六年级少两份,具体数量是40本,一份就是40÷2=20本,那么五年级占总量的5份,用5×20即可解答。【详解】40÷(6-4)×5=40÷2×5=20×5=100(本)答:五年级分到图书100本。【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的理解与实际应用。13.饺子,又称水饺,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周末,爸爸、妈妈和鹏鹏一起包韭菜虾仁鸡蛋饺子。韭菜、虾仁、鸡蛋的质量比是3∶1∶2,1200克的饺子馅,需要韭菜、虾仁、鸡蛋各多少克?【答案】韭菜:600克;虾仁:200克;鸡蛋:400克【分析】根据题意,韭菜、虾仁、鸡蛋的质量比是3∶1∶2,用3+1+2,,求出总份数,再用1200克的饺子馅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的质量,进而求出韭菜,虾仁和鸡蛋的质量,据此解答。【详解】3+1+2=4+2=6(份)1200÷6=200(克)韭菜:200×3=600(克)虾仁:200×1=200(克)鸡蛋:200×2=400(克)答:需要韭菜600克,虾仁200克,鸡蛋400克。【点睛】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二维码支付因其简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欢迎。卖早餐的王大叔根据需求,在摊位边上贴了收款二维码,某天早上王大叔共收入156元,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金额比为。请你算一算,这天王大叔通过二维码收款多少元?【答案】117元【分析】由于二维码收款和现金收款的金额比是3∶1,根据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即用156÷(3+1)即可求出1份量,再用1份量乘二维码收款的份数即可求解。【详解】156÷(3+1)=156÷4=39(元)39×3=117(元)答:这天王大叔通过二维码收款117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熟练掌握它的公式并灵活运用。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7。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1008千米【分析】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7,则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用60乘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用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和乘7即可求出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详解】60×=84(千米)(60+84)×7=144×7=1008(千米)答:A、B两地相距1008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和相遇问题。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求出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乙车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16.一块底是54米,对应的高是15米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种白菜的面积占这块菜地的,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积比种菠菜和黄瓜,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360平方米【分析】已知平行四边形菜地的底和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把这块菜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种白菜的面积占这块菜地的,则剩下的面积占这块菜地的(1-),单位“1”已知,用这块菜地的面积乘(1-),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积;已知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积比种菠菜和黄瓜,即种黄瓜的面积占剩下面积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剩下的面积乘,即可求出种黄瓜的面积。【详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4×15=810(平方米)剩下的菜地:810×(1-)=810×=630(平方米)种黄瓜的面积:630×=630×=360(平方米)答:种黄瓜的面积是360平方米。17.学校的劳动基地共种了三种蔬菜,已知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是24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剩下的地按3∶2的比种黄瓜和茄子,黄瓜和茄子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答案】种黄瓜的面积是576平方米,种茄子的面积是384平方米【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除法的意义,用240除以即可求出菜地的面积,则剩下的面积占菜地面积的1-=,剩下的地按3∶2的比种黄瓜和茄子,则黄瓜的面积占剩下面积的,茄子的面积占剩下面积的,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详解】240÷×(1-)=240×5×=1200×=960(平方米)960×=960×=576(平方米)960×=960×=384(平方米)答:种黄瓜的面积是576平方米,种茄子的面积是384平方米。18.淘气一家三口和笑笑一家五口去餐馆用餐,两家决定按人数分摊餐费,笑笑家比淘气家多付了60元,两家一共付了多少元?【答案】240元【分析】淘气家人数∶笑笑家人数=3∶5,将餐费平均分成人数之和那么多份,根据条件可知,60元对应两份餐费,先求出一份餐费多少钱,再求总餐费,据此解答。【详解】总份数:每份餐费的钱数:(元)总餐费:(元)答:两家一共付了240元。19.据报道,去年春节期间,重庆武隆县的两个风景区:仙女山风景区与芙蓉洞景区共接待游客约50万人,旅游总收入约9000万元,其中仙女山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约占总游客人数的60%,仙女山景区与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比约是。根据以上信息,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约是多少元?【答案】210元【分析】仙女山风景区与芙蓉洞景区共接待游客约50万人,其中仙女山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约占总游客人数的60%,用总游客人数乘,求出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约9000万元,仙女山景区与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比约是8:7,则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据此求出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再用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除以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求出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即可。【详解】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万人)芙蓉洞景区的旅游收入:(万元)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元)答:芙蓉洞景区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约是210元。【点睛】本题百分数、按比分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20.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2时后甲车到达两站中点,此时甲车与乙车所行的路程比是,这时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答案】200千米【分析】根据题意,甲车与乙车所行的路程比是5∶3,即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把东、西两站的距离看作单位“1”,甲车到达两站中点,行驶了两站距离的,则乙车行驶了两站距离的×=,用1-,求出乙车没行驶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分率,对应的是140千米,求出两站距离,用140除以乙车没行驶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分率,即可解答。【详解】甲车与乙车所行的路程比是5∶3,即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140÷(1-×)=140÷(1-)=140÷=140×=200(千米)答:东、西两站相距200千米。21.学校购进一批图书,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3∶5分别分给中年级和高年级,其中中年级分得90本。学校购进图书多少本?【答案】360本【分析】分给低年级后,余下的按3∶5分别分给中年级和高年级,则中年级分得余下的,已知中年级分得90本,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90除以可以求出分给低年级后余下的本数。把这批图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则余下的占图书总数的(1-)。用余下的本数除以(1-)即可求出图书总数。【详解】90÷÷(1-)=90÷÷=90××=360(本)答:学校购进图书360本。22.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与这批零件总数的比是3∶8,如果再加工81个零件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60%。这批零件有多少个?【答案】360个【分析】把这批零件的总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与这批零件总数的比是3∶8,即第一天加工总数的,如果再加工81个零件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60%,则81个零件占总数的(60%-),求单位“1”,用81÷(1-)解答。【详解】81÷(60%-)=81÷(0.6-0.375)=81÷0.225=360(个)答:这批零件有360个。23.湛江森林公园运来600棵树苗,按3∶4∶5分配给四、五、六年级同学种植,问六年级比四年级多分多少棵?【答案】100棵【分析】由题意可知,湛江森林公园运来600棵树苗,按3∶4∶5分配给四、五、六年级同学种植,即四年级种植的棵数占树苗总数的,六年级种植的棵数占树苗总数的,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分别求出四年级和六年级种植的棵数,再用六年级种植的棵数减去四年级种植的棵数即可。【详解】600×=600×=150(棵)600×=600×=250(棵)250-150=100(棵)答:六年级比四年级多分100棵。2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75千米【分析】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则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根据等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据此列出方程即可解答问题。【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x+x)×4=500×4=50010x=500x=50x=×50=75答: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25.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服以防感冒(俗称姜汤)。生姜、红糖和水一般按2∶5∶75配好后熬制。李姨准备了25克红糖用来熬姜汤。(1)她还需要准备生姜多少克?(2)她一共能熬多少克姜汤?【答案】(1)10克(2)410克【分析】(1)将比的各项看成份数,红糖质量÷对应分率,求出一份数,一份数×生姜对应份数=生姜质量;(2)一份数×总份数=姜汤质量,据此列式解答。【详解】(1)25÷5×2=5×2=10(克)答:她还需要准备生姜10克。(2)25÷5×(2+5+75)=5×82=410(克)答:她一共能熬410克姜汤。26.王伯伯家有一块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其中的面积种西红柿,剩下的地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黄瓜的种植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答案】16平方米【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先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长方形的面积乘,得到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再把种黄瓜的面积看作是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用乘法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平方米)(平方米)答:黄瓜的种植面积有16平方米。27.学校购进一批科技书,其中的分给五、六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分到的本数比是7∶9,已知六年级分到了45本,这批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答案】120本【分析】根据题意,五年级与六年级分到的本数比是7∶9,则五年级分到本数是六年级的,把六年级分到的本数看作单位“1”,用六年级分到的本数×,求出五年级分到的本数,再把五年级和六年级分到的本数相加,即可求出五、六年级分到本数的和;再把这批科技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其中的分给五、六年级,对应的是五、六年级分到本数的和,求单位“1”,用五、六年级分到本数的和÷,即可求出这批科技书的本数。【详解】(45×+45)÷=(35+45)÷=80÷=80×=120(本)答:这批科技书一共有120本。28.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包装而成的,其中奶糖占,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质量比为,要包装这种什锦糖1500克,需要巧克力糖多少克?【答案】540克【分析】将什锦糖的质量看作单位“1”, 什锦糖的质量×奶糖对应的分率=奶糖的质量;什锦糖的质量-奶糖的质量=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质量和,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质量和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的量,最后乘巧克力糖对应的份数求出巧克力糖的质量,据此解答。【详解】1500×=600(克)(1500-600)÷(3+2)=900÷5=180(克)180×3=540(克)答:需要巧克力糖540克。【点睛】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29.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它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见闻,开阔视野,了解和认识世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某校买来一些课外读物,将这些课外读物的按照的数量比分给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知六年级的学生分得了300本,这些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本?【答案】900本【分析】已知六年级分得300本课外读物,占五六年级总数的,先把五六年级的课外读物总数看作单位“1”,则五六年级分得的总数=六年级分得的数量÷;又因为这些课外读物占学校买回的,这是把学校买回的课外读物总数看作单位“1”,则学校买回的课外读物总数=五六年级分得的总数÷,据此解答。【详解】(本)(本)答:这些课外读物一共有900本。30.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而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物体的一种设备。一款打印机,通过扫描实物,生成的模型与实物的比是,一个正方体的高是400厘米,利用这款打印机生成该正方体的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答案】8立方分米【分析】通过扫描实物,生成的3D模型与实物的比是1∶20,即生成的3D模型是实物高的,把正方体的高看作单位“1”,用实物的高×得出模型的高是20厘米,实物是个正方体,则模型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出正方体模型的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用除法。【详解】400×=20(厘米)20×20×20=8000(立方厘米)8000立方厘米=8立方分米答:利用这款打印机生成该正方体的模型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31.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笑笑读一本240页的书,已读页数与未读完页数的比是3∶2,笑笑还有多少页没有读?【答案】96页【分析】根据题意,这本书共240页,未读完页数占总页数的,对应量=总量×对应分率,代入数据即可解答。【详解】(页)答:笑笑还有96页没有读。32.某部门为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准备部分物资,如果负责定制加工的人数与负责预拼装的人数比是6∶5。负责预拼装的人数与负责检查验收的人数比是2∶1。负责这三部分工作的总人数是270人。那么负责这三项工作的人数分别是多少人?【答案】负责定制加工人数是120人、预拼装的人数是100人、检查人数是50人【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以负责预拼装的对应份数为标准,将两个比中负责预拼装的对应份数统一成10,据此写出负责定制加工人数、负责预拼装的人数和负责检查验收人数的比。总人数÷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负责定制加工、负责预拼装和负责检查验收的对应份数,即可求出负责定制加工、负责预拼装和负责检查验收的人数。【详解】6∶5=(6×2)∶(5×2)=12∶10 2∶1=(2×5)∶(1×5)=10∶5所以负责定制加工人数∶负责预拼装的人数∶负责检查验收人数=12∶10∶5270÷(12+10+5)=270÷27=10(人)10×12=120(人)10×10=100(人)10×5=50(人)答:负责定制加工人数是120人、预拼装的人数是100人、检查人数是50人。33.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走的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3∶7,这时离中点还有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答案】600千米【分析】已走的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是3∶7,则已走的路程占全程的。这时离中点还有120千米,中点即全程的,则120千米占全程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120除以(-)即可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详解】120÷(-)==120÷=120×5=600(千米)答: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600千米。34.学校合唱图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5,已知男生比女生少18人。(1)画图表示数量关系。(2)女生有多少人?【答案】(1)见详解(2)45人【分析】(1)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画一条线段表示男生人数,将男生人数平均分成3份,女生有这样的5份,男生比女生少(5-3)份,少18人,据此画图标注数据(2)人数差÷份数差,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女生对应分率=女生人数,据此列式解答。【详解】(1)(2)18÷(5-3)=18÷2=9(人)9×5=45(人)答:女生有45人。35.甲、乙两地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客车和货车速度比是5∶4,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答案】100千米【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甲、乙两地的距离÷4,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再根据客车和货车速度比是5∶4,即客车速度是客车和货车速度和的,用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即可求出客车的速度。【详解】720÷4×=180×=100(千米)答:客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36.快递公司配送一批加急件,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的比是3∶4,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经配送的少。这批加急件一共有多少件?【答案】280件【分析】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的比是3∶4,则已经配送的件数占总件数的。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经配送的少,据此把这时已经配送的件数看作单位“1”,则剩下的件数占已经配送的(1-),1∶(1-)=5∶2,5∶2表示这时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的比,则这时已经配送的件数占总件数的。那么后来的80件占总件数的(-),用80除以(-)即可求出这批加急件的总件数。【详解】=280(件)答:这批加急件一共有280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根据“剩下的比已经配送的少”求出后来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的比,继而求出这时已经配送的件数占总件数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37.某工厂将制作出来的一批口罩运往甲、乙、丙三个城市,甲市分得总量的,剩下的按5∶7分给乙、丙两市,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这批口罩一共有多少箱?【答案】360箱【分析】根据题意,剩下的按5∶7分给乙、丙两市,即乙市分到的口罩箱数占5份,丙市分到的口罩箱数占7份,一共是(7+5)份,乙市比丙市少(7-5)份;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用少的箱数除以少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份数和,即可求出乙、丙两市分到口罩的箱数之和;已知甲市分得总量的,把口罩的总箱数看作单位“1”,则乙、丙两市分到总箱数的(1-),单位“1”未知,用乙、丙两市分到总箱数除以(1-),即可求出这批口罩的总箱数。【详解】一份数:36÷(7-5)=36÷2=18(箱)剩下的口罩:18×(7+5)=18×12=216(箱)总箱数:216÷(1-)=216÷=216×=360(箱)答:这批口罩一共有360箱。【点睛】本题考查比和分数除法的混合应用,先把乙、丙分到口罩的箱数之比看作份数,求出一份数,进而求出乙、丙两市分到口罩的箱数之和;再把总箱数看作单位“1”,找出乙、丙两市分到口罩的箱数之和占总箱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解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核心素养-应用题篇二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学生版).docx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核心素养-应用题篇二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结构导图+素养目标+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师版).docx